千夜阁 > 玄幻魔法 > 人生智慧经典圆觉经的故事 > 第十七章:后记(三)圆觉经与阿弥陀经对比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一

    圆觉经的梵文本,只有作者笔名:佛陀多罗一个人知道,还是失传的孤本,写在了罗树叶上,历史上其他人再也没有见过,只剩下作者的译文,和后人的注疏。

    佛教经典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它的汉语译本依翻译时代之顺序排列: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一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 一卷。早已散佚,今仅存咒文及利益文。

    唐朝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一卷

    我们先阅读现代汉语版的阿弥陀经:(参考罗什大师版本)

    佛说阿弥陀经

    (现代版)

    在山谷旷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曼陀罗花随风飘落之处,有座景色宜人,清雅幽静的园林,里面矗立着七层楼高,庄严富丽,环境优美的佛教寺院:祗园精舍。

    住着许多为众人所熟知的德高望重的修行者, 佛陀的声音在美妙的轻音乐陪伴下从殿堂中徐徐传来:

    在日落的地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

    吼猴一声长啸,恰似钟声奏响,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共命之鸟,合唱出优雅的曲调。其美妙动听,婉转和雅,听者无厌,梵音悠长,。

    它穿过了群山,穿过了宫殿,穿过呼啸的大海,遍布了全世界。

    听众聆听着传世的经典,随其美音应度, 静静的品味着“用痛苦换来欢乐”的悲壮历程。

    佛陀出生在王室,叫悉达多太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他天资聪慧,满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当时印度最高的学问,16岁时,娶了表妹为妻,幸福美满。

    可在他一次驾车出城游玩时,当经过东、南、西三座城门时,分别见到了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被病痛折磨的人和行将垂死的人,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难道这是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吗?整个人类都在痛苦中结束吗?

    当他经过北门时,看到一位游行的苦行僧,他决定奉行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的枷锁。

    就在他29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丢下妻子、家庭和太子的荣华富贵,独自出宫修苦行去了。

    悉达多出宫之后,没有了生活依靠和谋生的技能,只好挨家挨户去乞讨。

    期间,他寻访一位在山上的隐居的圣者,跟随其学习透过呼吸和瑜伽,并得到四禅八定的方法。但没能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没能找到诸般痛苦产生的原因以及消灭痛苦的方法。

    于是,悉达多离开了隐士,又师从另一位隐者学习“非想非非想定”,可这也没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团。

    他四处流浪乞讨,住在森林里苦修六年。

    他历经了诽谤、诬陷、以及被木枪刺脚、被掷石出血、食马麦、患头痛、患背痛、患骨节疼痛等十次灾难。

    他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

    这时他悟到了,自己的苦行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到尼连禅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六年的尘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糜乳,恢复了体力。

    他要找到一种得以解脱的中间道路。

    在彷徨和无奈中的他独自一人来到一棵菩提树下,盘腿而坐,总结过去的经验,并重新调整思维方法。

    这是黑暗与痛苦的最后挣扎,是人类为争取光明与欢乐的决胜一击?

    经过数天苦思,他找到了痛苦的根源——人类无休止的欲望!

    他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那年他35岁。

    此后,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场,而今他在宣讲“阿弥陀经”……

    在太阳落山的地方有个极乐世界,昼夜六时,白鸟欢歌,芬芳美丽的曼陀罗华,不分昼夜,满地缤纷。

    人们在清晨,衣襟和花篮里接满鲜花,献给德高望重的人。那里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黄金多得铺满了大地。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饭堂里有丰盛的自助餐,人们在饭后随意地在人行道上散步。没有苦痛烦恼,只有快乐和愉悦的人类理想社会。

    极乐世界里有金沙池底的七宝池、四边阶道由金银、琉璃、玻璃铺成。那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长养诸根的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水质在环境保护中没有任何污染。池中的莲花开得同车轮一般大,有青的、黄的、红的和白的四种颜色,各自放出灿烂的光彩,微妙香洁,衬托着清新的空气。

    地上有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装饰的七宝楼阁,黄金铺地,庄严华丽。它有七重围栏和罗网,有七重行列的树木,皆用四宝在四周围绕、保护。使天灾人祸不能侵入。自然,人们都得以善终,那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理想主义的极乐世界。

    风吹罗网,鹅雁鹙鹭。鸿鹤孔雀,众鸟齐鸣,音乐在天空中随之飘荡……

    一个人如同一条小船在大海上任其飘流,当人的感官成熟,生成五欲,随波浪而激情于人类社会时,就生欢喜缘和苦忧恼。

    海的世界时而平静时而咆哮,他无法摆脱日月照耀下的波涛,他的根在哪里?他的定根、慧根等五根扎下了吗?他能远离忧苦而得悦乐;在寂灭中得到安定而身心轻松,并与慧相应,永远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吗?

    海浪不给你区分正反思惟,她给你的是残酷的命运!

    是你面对她的语言心生何种信念。

    淡定生存,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发慈悲心,才能度过危险且恐怖,才能登上安全而清净的彼岸。

    音乐中含着欢乐和善意,欢快的鸟儿演唱着千百种高雅的乐曲,令人向往大爱,没有了私心和利欲,皆是用善意和奉献所编织变,听众自然皆生善心。

    人类理想的极乐世界,民风古朴,有德者众多。都是助人为乐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修得正能量与日月同光的人,光明磊落的智慧之人。

    当今世人,都愿意生活在那样的社会,与大爱之人相处,积德善行,而不退转到地狱、恶鬼、畜生的行径。

    今世修养好的人,自然就因缘福德,会到这样的世界中生活。

    其实很多人,今生就能悟道,并愿意到那个境界,和许多高尚的人同居一处!而那些只有金钱、地位等等,其善根、福德、因缘修行是不够的,是去不了那里的。

    善男信女们,听到慈悲为怀的福音,如果坚持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坚持信念,在他(她)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先贤大德,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在你寿终时,就会心生欢乐,即得往生去那理想中的极乐世界,亲朋好友也会感到宽慰。这也是众生之愿望。

    各位导师:应当知道我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人类崇高理想,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这是非常难的。

    佛说此经结束了,各位导师及诸位比丘,所有众生,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二、圆觉经中的所要修得的理想境界在韶关乳源云门寺中得到实修者的体验。

    在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六公里云门山下,有一座千年名刹,这便是佛教禅宗"云门宗"的发源地--云门山大觉禅寺。历任住持者皆系当时著名僧人,如首任住持帛道猷(yóu)就是东晋时期的一代名僧。

    云门寺主修圆觉经,至今一直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丛林家风。它打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丛林)?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时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千年称颂的桃花源记:

    我们看一下,它简化汉语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有渔民沿着溪水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 忽然遇到桃花林,两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打渔人非常惊讶。

    ? 再前行,想要从林中出来。

    当桃林已尽溪水源头,便看见一座山,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 起初极其狭窄,才能够通过人。

    ? 再行走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庄重整齐,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在田间往来耕种,

    ? 男女衣着,都如外地人。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到渔人,及其惊奇,

    ? 问所从哪里来。

    ? 渔民全都详细回答。

    ? 便邀请到家中做客,摆上酒席杀鸡款待。

    ? 村中的人听到有此人,都来问讯。

    ? 村里人自称先世避秦时动乱,率妻子邻里来此绝境,

    ? 没有再出去,于是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还不知有汉朝,以及魏晋。

    ? 渔民一一为把所闻所见全都说出来,

    ? 村里人都长吁短叹。

    ? 其余的人又都各自请渔民到家中,摆上酒食招待。

    ? 呆了数日,渔民辞别。村中有人嘱咐说:

    ? “不足已让外人知道啊。”

    ? 渔民走出山口,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扶船上路,

    ? 处处作标志。

    ? 到了郡下,拜见太守,说这样的事情。

    ? 太守即刻派人随渔民,寻着所作标志前往,

    ? 于是却迷失了方向,不再寻到原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的人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筹划前往。

    可是没有结果,最后在寻访中病终,

    ? 此后就没有人问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