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 第二十章 舀一瓢好酒来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第二十章舀一瓢好酒来

    又过几日,又散去大半。慢慢地,安肃城街上也再不见饥民随处搭建的窝棚。设在北门外北门里南门外和县公署门前的粥场也都相继撤除了。

    按说,设在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粥场也应该撤掉。可也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润泉涌烧锅对过,是古遂书院。饥民纷纷涌进城来的这些天,不大的古遂书院院子里就一直住着史家庄一村村民。有三十几户,一百多人口。这史家庄又居太行山最深处,也是去年县境旱灾最重的地方之一。

    今年春上,其他地方都落了春雨,史家庄住的那个大山最深处却又是滴雨未落,回去也很难找到能吃的东西。于是,一村人便仍住在古遂书院的院子里,没有动窝儿。

    关键还是,这些天,这个村的村民都一直吃着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粥场的粥度日的。现如今,其他受灾村庄的村民都回去了,北门外北门里南门外和县公署门前的粥场也都前后撤了,按说,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粥场也该撤,就是不撤,刘乱子和其他的那些小财主也再不肯出一粒粮食。但一撤,史家庄这三十几户山民,就肯定要四散讨饭了。

    一时间,张树亭看着这些山民的可怜相,就有些犹豫和左右不定,不知干脆撤了好,还是再支撑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可也就在此时,城南五里外庄户老徐来找张树亭,要烧锅出牲口去耕地,说城南的土地该播种了,

    被老徐这一说,张树亭这才猛然想起,原来张家在城南五里外还有900亩土地,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正是要往土地里下种的时候。要说900亩土地,每年也不种别的,只种供烧锅烧酒用的高粱。

    而往年这事,都由他爹张树茂管,他从来没有插手过。但他知道,每到这时,张家烧锅不但会出动所有的牲口,还要雇不少短工去打理。

    所以,这时一听,张树亭心中就不由一动,便赶紧要大伙计老孙到古遂书院去找史家庄村民商量:男女劳力皆可到张家地里去帮助种高粱,张家不给工钱,但可管这家老小一天三顿的饭食。

    史各庄人一听,男女劳力出工,虽然没有工钱,但一家人当下却可以吃饱肚子,也不由都愉快地应下了。

    一时间,润泉涌烧锅门前粥锅也没撤,又改成专为史各庄人家做饭用。当然,此时就不光是熬粥了。有那前来沽酒的客商,若正好赶在饭口上,见有上好的馒头或窝头随便吃,也不客气,坐下便吃。其他要饭的,若恰在此时也要到此处,张树亭也私下吩咐下伙计,也决不能慢待,一定让他们吃饱后再去别处讨要。

    一时,张树亭的仁爱之心,在安肃城传为美谈。知县王琴堂听说,也来亲自察看,对张树亭的做法也大加赞赏。

    话说这一日,大伙计老孙正坐在店堂前的方桌旁,看着渐渐多起来的沽酒客在店前排队沽酒。又不时接过伙计递过来的小牌牌,登记着哪家沽酒客的酒装车了,哪家沽酒客的酒还没有装车。也就在这时,就见一瘦弱女子来到他的近前,就见弱女子未曾说话,先开口喊了老孙一声:“大哥!”

    老孙一见,以为是前来沽酒的生客,便很客气地一指店堂旁的大门口道:

    “先到院里北屋交钱,回来就有伙计给你装酒!”

    弱女子听了,却是摇头:

    “我不是来沽酒的。我是听说给南烧锅种地可以有饭吃——”,

    说到这儿,就见弱女子迟疑一下,这才又道:

    “——所以,我想给南烧锅地里干活,也好有口饭吃。”

    老孙一听,立刻明白过来,弱女子原来不是沽酒的客,而是要饭吃的,一时间,又不由抬头打量该女子。

    就见此女子,也就四十来岁年纪,长得却无比瘦弱,几乎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于是看过,又不由摇头。接着又喊刚要往店里走的一个小伙计,让他拿两张棒子面饼来。

    待小伙计拿来两张棒子面饼,老孙又让他把饼交给弱女子,然后又对瘦弱女子道:

    “地里的活计重,你是干不了的,不如拿上它,到别处去讨要讨要吧!”

    没想到,弱女子却摇摇头,也不接那饼,对老孙道:

    “我不是来讨要的,我是来干活找口饭吃的。”

    老孙一听,也摇头一笑道:

    “关键是你这弱不禁风的样子,干不了呀!”

    见老孙这一说,弱女子却坚决道:

    “干得了的!”

    恰在这时,又有几个沽酒客的酒装上了车,几个伙计过来递牌牌,老孙便埋头登记,不再理睬那女子。

    那女子也不走,仍站在那里。

    待忙完,老孙一见,又不禁摇头。

    这个老孙,本也是菩萨心肠,见弱女子不走,就猜出她可能初次出来讨要,还拉不下脸来四处去讨吃,这才找来南烧锅。这样想过,便一指南门外,告诉她出南城门,往南走5里,路东,那里正有好多人在下高粱种子,到了之后,找一个叫老徐的,就说是烧锅店堂的老孙让来找的就行。

    弱女子听了,也没客气,转身便往南门外而去。

    只是让老孙万没想到的是,弱女子这一去,一件古怪的事情也紧跟着在烧锅发生了。

    只是这件事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太注意。只发现到南门外干活的队伍里多了一个瘦弱女子。当然,接下来还发现,这个瘦弱女子虽然瘦弱,干活却很卖力,吃得却又极少。一时间,大家只是觉得怪怪的,都没有往心里去。

    说大家没往心里去,还是因为,就在弱女子到来之后,又发生了一些情况。一年多都没落一滴雨的太行山深处,竟接连下了两场透雨,一时间,一庄人便都急着回去抢种春玉米。但又考虑到润泉涌烧锅张家待一庄人不薄,又眼见地里的活都干得差不多了,所以,又临时决定庄上的男劳力先回去,留下一些能下地的妇女和年长男子把张家的土地种完再走。

    说话间,就到了南门外张家土地上全部高粱种子都下了地,史家庄留下来的人也该回去的时候了。

    这天上午,大家到地里收了尾,中午从南门外回来,正聚在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空地上吃饭,准备吃罢午饭就走。因为知道大家要走,也是张家要犒劳大家一下的意思,这顿饭又与往日不同,是白面馒头和猪肉炖粉条。

    也许是劳动半日,大家肚子饿了;或是大家回家急切,或这顿饭是白面馒头和猪肉炖粉条,一年到头很少吃到,就见大家吃起来便显得格外急切和专注。所以,谁也没注意坐在店堂前台阶上,正一手端碗,一手又紧捂肚子在那里直冒冷汗的瘦弱女子。

    也正因为大家没注意,所以,直到听到“啪”地一声脆响,大家这才纷纷扭过头来,这时才发现瘦弱女子早已歪倒在台阶上昏死了过去,碗也掉在地上碎裂了开来。

    大家一见,尽管正吃在兴头上,也不由纷纷住了嘴。见弱女子不醒人世,人堆里几个上年纪的老女人又急忙跑上前去,抻胳膊攥腿掐人中,但折腾半天,却始终不见瘦弱女子醒来。

    这时,大伙计老孙也正坐在人堆里吃饭。见昏倒在地的正是那个身子瘦弱,却一定坚持到张家地里干活的瘦弱女子,心里不由“咯噔“一声响。这时又见无论如何被人折腾,就是不醒,心里更是发急,一时间,还有些后悔当初不该收下她,若真从此醒不过来,自己恐怕也脱不了干系,于是忙喊身边正愣着的几个伙计: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抬她到‘济世堂’,去看郎中!”

    几个伙计一听,也立刻醒过神来,急忙从店堂上卸下一扇门板,七手八脚将瘦弱女子放门板上,抬起就往‘济世堂’方向走。

    几个上年纪的女人抻胳膊攥腿掐人中,瘦弱女子不醒。待被几个伙计抬起,刚走出没几步,瘦弱女子居然就醒了。不过醒来,也仍是一副迷糊的样子。

    就见弱女子迷迷糊糊扭头望大家一眼,见大家正抬着她急走,仿佛清醒了一些似的,又冲大家无力而又急切地摆手道:

    “我没事!快停下,放我下来!”

    见几个伙计不停,瘦弱女子又挣扎着往下滚,试图从门板上滚下来。老孙一见,以为瘦弱女子是怕花钱,便又冲瘦弱女子喊:

    “别担心,不用您掏钱,我老孙给你掏钱看郎中!”

    说过,又冲抬瘦弱女子的几个汉子说:

    “别理她,快走!”

    几个伙计便又抬着瘦弱女子急走。

    没想到,这次瘦弱女子却挣扎着从门板上坐了起来,接着又挣扎跪在门板上往下扑,边扑边道:

    “我真得不用看郎中,我没有病,醒过来就没事了!”

    老孙见了,不由生起气来,一边让伙计停住,一边怒冲冲道:

    “你还是有病呀,不然,怎么会平白无故昏过去那么长时间不醒呢!”

    瘦弱女子又摇头,但不再说话,坚持从门板下来。几个抬门板的伙计一见,也只好放下门板。

    老孙一见,更加生气。但生气归生气,又见弱女子停止挣扎后,坐在门板上,脸憋得通红,只顾张着大嘴喘息,说不出话来。心里不免又是一软,于是干脆一拍手道:

    “你这种情况,我看就是身子弱造成的。”

    又说:

    “我这就到东家院里去,给你讨碗红糖水,再卧两个荷包蛋来。”,

    说着,就往店堂旁通往前院的门口走。

    瘦弱女子一听,又急忙停下喘息,摇摇头,又用细弱的声音道:

    “我不喝红糖水,也不吃荷包蛋。”

    说到这儿,见老孙停住扭头看自己,便又喘息一口,迟疑道:

    “……其实,让我喝上一口好酒就好了!”

    瘦弱女子声音不大,但瘦弱女子的话,老孙却一字一句都听得清清楚楚,又不由一脸惊讶地望瘦弱女子。但望过,老孙还是一挥手,让一名伙计到前院储酒仓房给瘦弱女子舀一瓢好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