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女生小说 > 插科打诨 > 王言解第三(006)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王言解第三(006)

    《子罕》记载:子曰:“吾未见好德如**者也。”这里的**非贬义,只是对人性的一种诠释,人生来**,成美也!孰不**,谁不爱美?要说谁天生喜欢丑陋的东西,这样的人是极少的,至今我还没见过。孔子如此说,只是为了表达好德不似**,好德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需要后天教化培养,方赞叹没有见过谁如**般好德,这里的“好”应做动词,取爱好、喜好之意,“德”指美好的品德。

    德分很多种类,按性质划分为阴德与阳德。做好事而不为人知,是谓“阴德”;做好事而为众人所知,是谓“阳德”。阴德之功远胜于阳德之功,为什么这样讲呢?做了一点好事,四处张扬,使众人闻而赞之,积德的同时也享受了果报,意思可以解释为积累的德被自己当场消费,德积不住,此谓积阳德;相反,做了好事,秘而不宣,把德收藏起来,德便越积越多,此谓积阴德。倘若在积德的过程中有人咒骂你,不必恶言相向,因为他是在为你消“恶”。行凶作恶同样如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道理。

    《中庸》里提到智、仁、勇三达德。只有仁爱而没有智慧,会产生为虎作伥的流弊,有智识而没有仁慈会危害社会;有智有仁,而没有勇气实行,则一切美德成了空谈。《论语》里又叙述了温、良、恭、俭、让五德。温和柔软可以导致心理健康;善良仁慈可以导致长寿善终;诚恳恭敬可以导致平安宁静;节俭勤劳可以导致财富和身体的健康;谦虚礼让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保住前面四种德的行而不致流失。

    “好德”是中国传统五福临门中五福之第四福。《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然而由于避讳,东汉桓谭于《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考终命”更改,把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五福相对于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其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不仅福及自身,亦可荫庇子孙后代。“好德”不同于**生来就有,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培植,正如长寿、富贵、康宁需要随时培养一样。假使我们现在不把“好德”的因继续种下,那么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消费品”,因为没有播种,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贫穷匮乏。古德曾说:“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当我们用种种方式把财物贮存或积蓄起来时,我们不一定会再拥有那些财物。譬如你拿钱买股票,股票可能会下跌,买黄金珠宝又可能被盗贼抢走,参加合夥投资,不但有风险,而且万一被合夥人骗走,那岂不前功尽弃?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会赔本,将来万一遇到败家子,也会倾家荡产,难怪《大宝积经》上会说:“一切财物都是天灾、**、盗贼、官府和败家子这五家所共有的。”

    享受物质就是消耗福报,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乐,这是很肤浅而又很短暂的,享用过的财物永远不能再属于自己。只有把财物施舍在适当的地方(佛经上叫做“福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那么财物才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不致被天灾、**、盗贼、官府和败家子所夺去。所以古人劝我们要布施积德:

    三宝门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产总非真,急早将来施于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舍出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没有布施修德,将来的日子很难挨过,尤其是一个临命终时,一切财物、朋友、眷属、权力都带不去,只有平生所作的善恶业力跟随着我们。就这一点来说,修德真是非常实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死神何时会来。但死神肯定要来。而且随时都有突击我们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积善修德。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一)损人损已——这种人简直比**还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样,只爱用责骂和伤害的方式来求满足自己心中的**。他们损伤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例如:杀人然后自杀。

    (二)损人利已——这种人是害群之马,根本谈不上修养。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不择手段,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或者从者杀害动物职业。

    (三)不损人、不利已——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的地醉生梦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游手好闲,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

    (四)不损人、只利已——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又可分为两:1、假利已——工作赚钱是假利已。赚来的钱换得物质享受,这是消福,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梦,得不偿失。2、真利已——读书明理以后,自已闭门思过,下功夫修养品德和锻炼心性。

    (五)利已利人,先求利已,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再兼善天下。

    (六)舍已利人——舍已不以为苦,利人永不疲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这是菩萨的风范,是难能可贵的。

    此时取自于网络,略有共鸣,遂摘录下来,以供诸位看官参考,倘若采纳,不生荣幸;若觉无用,聊以解闷,吾心亦知足矣!

    现而今**以至于**着繁也,为满一己私欲,欲亲近自然,回归原始,可谓人性崛起。温饱之余,人性的需求随之被挖掘,原本不可见光,逐渐合乎法规,移至荧屏,蛊惑大众,其害久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