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女生小说 > 国家命运 > 第二十二章 再上征途(二)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自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中国科学院和国防部导弹研究院对这些技术都有过一些考虑,但未作为一项研制任务.现在看来,弹道导弹已有一定基础,如进一步发展,即能发射携带仪器的卫星,计划中的洲际导弹也有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工作是艰苦复杂的,必须及早开展有关研究,才能到时拿出东西。因此,建议早日主持制定研究计划,列入国家计划,促其发展……

    不久,聂荣臻在这份建议书上作了如下批示我国导弹必须有步骤地向远程、洲际和人造卫星发展,这点我一直很明确。人造卫星早就有过考虑,但过去由于中程弹道式导弹还未搞出来,技术力量安排上有困难,所以一直未正式提出这个问题。钱学森的这个建议,我意,请张爱萍邀钱学森、张劲夫等有关同志及部门座谈一下,只要力量上有可能,就要积极去搞。步骤上,还是先把中程导弹搞出来,作为运载工具……可考虑卫星以中国科学院为主进行研制。

    3月,在张爱萍主持下,国防科委召开了发展我国人造卫星的可行性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现在技术基础已经具备,研制和发射卫星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科技上都有重要意义,应该统一规划,有步骤地开展人造卫星研制。

    聂荣臻多次讲到,“大跃进”时,谁都要搞上天的,各搞各的型号,最后成了废铜烂铁。事实教训我们,上天不是那么容易,各搞各的不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是个很复杂的任务,要很好地分工。卫星本身真正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尖端,它过了关,可以带动一系列技术的发展。

    1965年春,经中央批准,撤销导弹研究院,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王秉璋担任部长,钱学森被任命为七机部副部长。

    钱学森提出,为发射卫星,要抓紧研制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我们已经搞出了中程导弹,搞出了探空火箭,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缩短研制时间,节省人力财力,关键是抓住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燃料火箭的研制,解决火箭在高空时的点火、分离。

    聂荣臻还提出,第一颗人造卫星不必搞更多的科学探测,只要放上去,送入轨道,能转起来,听得着,看得见,就行。成功以后,再搞通信、侦察、气象等卫星。

    聂荣臻说:“如果运载工具1969年能搞出来,我看1970年放人造卫星是可能的。”

    5月初,中央专委批准了国防科委的报告,将研制卫星列入国家计划。

    8月2日,中央专委会第12次会议,提出了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要求:必须考虑政治影响。我国第一颗卫星应该比苏美第一颗卫星先进,表现在比他们重量重,发射机的功率大,工作寿命长,技术新,听得见。

    中央专委会还确定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方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并对卫星工程作了明确分工:整个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委组织协调;卫星本体和地面测控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由导弹试验基地负责建设。

    由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进入了工程研制阶段。

    为保密起见,中央专委确定,把人造卫星工程的代号定为“651”任务。因为提出搞人造卫星建议的时间是1965年1月,这个代号就是从这儿派生的。

    赵九章获知中央批准卫星工程正式上马,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热泪盈眶。他说,从58年到现在,整整7年,卫星一直在我脑子里转个不停,不论黑天白夜,它转啊转的,就没停过。终于盼到这一天了……

    99.美国国防部长预言: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导弹核武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和战略包围,它扩大越南战争规模,沿太平洋东岸几十个军事基地组成的所谓新月型包围圈,就像悬在中国头顶的一把弯刀。同时美方还陶醉地认为,中苏关系会发生剧变,苏联势必会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核武器的实际应用之前,先发制人,对中国实行摧毁性的核打击。

    实际上,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一样大。1963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后,苏联调集重兵进驻蒙古,中蒙边境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区区500多公里,尤其是苏联还在中蒙中苏边境部署核战略部队,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西方认为那不过是个原子装置,还不是武器,不必大惊小怪。

    这让中国领导人感到,过去手里边没有过硬的家伙,腰杆子硬不起来,现在有了原子弹,还是不能松口气。因为你光有个原子弹还不行,你这还不是武器,它还没有眼睛,没长腿,不会跑,你总不能留着炸自己吧?所以,我们能否尽快拥有能用于实战的核武器,生死攸关!

    1965年5月14日,一架轰6型飞机在核试验基地上空投下一颗原子弹,中国核航弹试验获得成功,表明中国从此有了可供实战用的核武器。

    但是,中国当时所拥有的轰炸机在性能上还很落后,苏联和美国任何一种歼击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拦截。就中国当时的实力而言,企图依靠数量和质量都很薄弱的飞机来建立自己的核威慑,显然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发展导弹核武器,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条路。

    美国方面认为,中国要掌握导弹核武器,短期内不可能。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预言: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导弹核武器。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载有核弹头的导弹,用了12年,苏联也差不多,所以,中国用10年时间发展,是正常的。至少5年内,不会有。这是美国人的基本判断。

    鉴于此,氢弹加紧研制的同时,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的试验,也提上了中央专委会的议事日程,考虑到以后打仗,靠飞机投掷核武器,易于被敌方击落,其作战使用价值不如导弹核武器,中央专委确定核武器的发展方向,应以导弹核弹头为主,空投核航弹为辅。

    要搞导弹核武器,就必须先进行“两弹结合”试验。

    这个时候,东风二号已经连续7次发射,均获成功。但要用于发射核武器,需要对它增加射程。

    在中央专委会上,聂荣臻汇报说,经过增程后的“东风二号甲”,不久就要进行发射试验。周恩来关心核弹头的研制情况,刘杰汇报说,进展很顺利,二机部争取在1965年底之前,拿出能用于装配到导弹上的小型核弹头。

    周恩来总结道:“导弹、原子弹能不能进行两弹结合,把它合二为一,变成导弹核武器,中央和毛主席都很关心,希望各部门大力协作,尽早安排两弹结合的有关试验,力争早日把配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装备部队,真正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100.他无数次到大西北,却没有去过一次敦煌1965年初秋的一天,一枚新研制的“东风二号甲”,在导弹试验基地的一个发射场上,缓缓竖立起来。

    每当发射任务来了,就是基地最热闹的时候。平时,偌大的基地,上万人,如果没有发射任务,除了反来复去搞枯燥无味的训练,就是进行更加枯燥无味的政治教育、政治学习。因此,基地的人,最盼望的就是搞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