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 第258章 广招人才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听他说达不到要求就要辞退,徐师傅反而相信了。


    因为钱哪有这么好拿的?什么都不做就能拿三百一个月,那老板不是傻子吗?


    要知道大厂最好的技工一个月才一百多点。


    但赵爱民开的条件却是三百,这足足是小三倍的工资了。


    如果干一年就是三千多,干三年那就成了万元户!


    而他现在才五十多一点,如果只是带徒弟,那么干到六十岁也不成问题啊。


    徐师傅激动了起来,没想到都一把年纪了,还有机会成为万元户!


    “赵老板,我们家老徐什么时候可以去上班?每个月什么时候发工资?”徐师傅的老婆突然问道。


    “爱萍,我还要照顾咱爸呢。”徐师傅说道。


    “我一个人照顾就可以了。再说了,我那三个兄弟是吃干饭的?都说养儿防老,我爸老了还要靠我这个闺女?这说出去我那几兄弟也没面子呀。”


    “我看就这么定了,你马上去上班!”徐师傅的老婆催促道。


    徐师傅看到老婆同意了,于是对赵爱民说道:“赵老板,我去您的厂工作!你放心,我会把我所会的,全都教给徒弟,一定给您带出几个能干的徒弟出来!”


    “那就好。除了一个月三百块的工资,您教的徒弟只要能独自工作,每一个合格的徒弟还有一百块的奖金。如果您的徒弟能评上高级工,再奖励500!”


    赵爱民是下了血本。


    他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人才帮忙,那什么事都需要他亲自动手,非累死不可。


    虽然对徐师傅并不了解,但徐师傅是吴老推荐的,那能力和人品肯定不会有问题。


    而且,赵爱民也想借着这次机会把自己的名声传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他赵爱民对于人才肯花钱。


    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才被吸引过来。


    由于赵爱民开的条件过于优厚,徐师傅立即就答应了下来,并且表示明天就可以去上班。


    赵爱民把服装厂的详细地址给了徐师傅,接着又去了下一家。


    这一次,一共拜访了五名吴老介绍的退休技工,全是在服装厂工作过的老师傅。


    而且每个人给赵爱民的印象都不错,看起来都像是老实人。


    赵爱民感到很幸运,要不是那天去钓鱼,又正好遇到了吴老,哪有这么容易招到服装厂的老师傅?


    当这五名老师傅加入到服装厂时,立即引起了全厂的轰动。


    不光是服装厂,还有棉花坊,甚至还惊动了附近其他的工厂。


    一个月三百块的工资,这简直就是天价。


    就连厂长级别的人物,也没有这么高的工资呀。


    赵爱民公开宣布,在他的服装厂里,只看能力和贡献。


    能力强的,或者是对服装厂贡献大的,就能拿高工资,而且上不封顶!


    这一下,立即就引起了工人们的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知道能力和工资是挂钩的。


    想要多赚点钱,只要把技术学好,认真工作就行了。


    有了老师傅的加入,赵爱民的工作就轻松许多了。


    他只要负责最关键的服装款式就行了。


    至于打版之类的活,交给其他人做就行了。


    眼看着服装厂的生意越来越好,而赵爱民却越来越清闲,只要再从工人们当中物色几个可靠的,把他们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那他就可以逐渐放手了。


    这一天,赵爱民拿着一张图纸来到棉花坊厂长办公室中。


    这段时间以来,棉花坊已经开始了生产棉制品了,而且效益还不错。


    当然了,说不错那是和棉花坊以前的效益相比的。


    如果和爱民服装厂相比,那简直就不够看。


    “赵总,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孙厂长看到赵爱民来了,立即站了起来。


    他的脸上都是笑容,整个人的精神要比以前好上许多。


    “我来看看棉花坊新产品进行的怎么样了。”赵爱民道。


    棉花坊在名义上是赵爱民的,只是不能随便开除棉花坊的工人,也无权插手棉花坊原有的工作。


    不过棉花坊新产品的生产并不受限制。


    “赵总,上次我听了您的话,就像是开了窍一样!”


    “经过我的思考和仔细研究,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生产棉帽了!”


    “这不,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帽子一生产出来就已经被预订走了!”


    “我都后悔没早点这样做了!”


    孙厂长感叹道。


    “我看你们也生产棉衣,销量怎么样?”赵爱民问道。


    “棉衣是我们刚刚开始生产的,销量还可以。”孙厂长显的有些得意。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资料出来放在赵爱民的面前。


    “您看,这是我们这个月的生产计划!”


    赵爱民拿过来看了一会,然后皱起了眉头:“这订价可有点低呀,照这样的价格卖出去,赚不到多少钱的。”


    “这订价是我参考市面上棉衣的价格订的,别人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格出的呀。”孙厂长道。


    “我知道,因为你生产的棉衣在款式和质量上,也和他们的差不多,所以价格自然也是一样!”


    “但如果我们可以在款式上改一下,让棉衣变的好看起来,价格就能提高不少了。”


    “而成本却几乎不会增加!”


    说着,赵爱民把带来的图纸放在桌上:“你看一下,这是我设计的棉衣,主要以款式新颖和实用性作卖点。”


    “在质量上,也得到了些加强,为此在每件棉衣上要多出大致一成的成本。”


    “但在售价上,可以多出三成!”


    “这样一来,我们每卖出一件棉衣,都比原先要多赚两成左右。”


    “如果这种款式受到大家的欢迎,那我们的销量也能上去!”


    孙厂长一边看着图纸,一边听着赵爱民的分析。


    他觉得赵爱民说的有道理,但同时也有一些疑虑。


    等赵爱民说完,孙厂长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款式我觉得挺好看的,就是不知道老百姓愿不愿意多出那么多钱来买。如果因为价格高了而卖不动,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