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女生小说 >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 第91章 春风得意,不置可否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林远出征吐蕃的消息,牡丹还是从薛崇简口里知道的。


    这日午后,春华宫内,牡丹带着小公主在雨亭乘凉,三郎正在一旁练字,薛崇简兴冲冲的跑来了。


    “三郎,三郎,林远哥哥当将军了!”


    “什么?”


    雨亭四周水声潺潺,三郎一时没有听清楚。


    “林远哥哥当了定远大将军!要去带兵打仗了!”


    “真的吗?”


    李隆基丢下笔,一下子跳了起来。


    古往今来,男孩子对于征战沙场总是有着莫名的热情,王孙贵族也不例外。


    “真的,这会儿正在应天门外,准备出发呢!林远哥哥穿盔戴甲的,可威武了。”


    听薛崇简兴奋的和李隆基描述着应天门的热闹,牡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因为在修缮宫室的时候,林远就提过,自己想做将军,要去带兵打仗,所以牡丹对这个消息并不诧异,只是没想到如此之快。


    这么炎热的天气,去西南行军打仗,林远又要受苦了……


    因为林远在东宫待了几天,小公主盈盈虽然只有三岁,也十分喜欢这个英俊温和的大哥哥。


    此时她一听林远要去打仗,也跟着担心了起来。


    她抬眼看着牡丹,天真的问着她。


    “姐姐,打仗会不会流血?林远哥哥会不会死啊?”


    “说什么呢,你这小乌鸦嘴!呸呸呸……”


    李三郎一着急,敲了一下妹妹的头,小公主不明所以,委屈的哭了起来。


    牡丹赶紧抱起她,柔声安慰着。


    “不会的,林远哥哥很聪明,他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


    话虽这样说,但小公主的话,还是让几个人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小公主抽噎着没有再说话,牡丹虽然故作轻松,但也忍不住望向了宫门方向……


    这时,薛崇简看了看李隆基,忽然就有了主意。


    “对了,三郎,我俩去给林远哥哥送行吧!那年他一走就是三年,这一次也不一定什么时候能见了……”


    薛崇简极力怂恿着三郎出宫。


    “可是……我不能出去。”


    李隆基面露难色,想到昨日才被父亲教训,禁止他再溜出宫去。


    “我带着你,咱来从后门偷偷溜出去……”


    薛崇简说完,就要拉着李隆基往外跑。


    李隆基走了几步,回头看着牡丹和妹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松开了薛崇简的手。


    “算了,还是别去了。”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任性,再给东宫惹来什么祸端。


    牡丹看着李三郎,明白他的心事。


    “回来吧,三郎。不用去送,我们在家里等他就好。”


    于是,李三郎和薛崇简又回来了。


    几个人坐在雨亭,谁都没有说话。


    透过朦胧的水雾,牡丹看着那高高的宫墙——此时,宫墙之外的林远,应该已经出发了吧?


    也好,好男儿志在四方,与其像她一样锁在这寂寞宫廷,还不如去战场上自由驰骋。


    都说时势造英雄,牡丹相信林远,或许真的能成为威风八面的大将军。


    如今她能做的,就是在这东宫默默祈祷,等他回来……


    ——


    古时车马慢——林远走后,又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息。


    牡丹虽然担忧,却也无计可施,只能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转眼之间,夏去秋来。当春华宫的雨亭停止运转,窗前的几株桂花开始飘香,后院的几丛菊花也开了……


    若在以往,赶上七夕、仲秋等时节,各种名目的宴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因为前线战况胶着,粮草吃紧,宫中的宴会也少了许多。


    不过,有些人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下——比如魏王武承嗣的太子之梦,依旧做的热热闹闹……


    带兵打仗我不行,溜须拍马第一名——这些年,武承嗣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在阿谀奉承上却愈发精进。


    这不,赶上九九重阳节,武承嗣不知道又从哪里召集了五千余人,上表武则天,请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


    同时,请人作了金轮等七宝,在朝会上陈之殿庭。


    别说,这溜须拍马,在什么时候都好用。


    边境战乱,大敌当前,已经很久没有人给她这个皇帝歌功颂德了——武则天喜笑颜开,欣然接受,还为此大赦天下。


    终究,还是这个侄儿懂得她的心思,知道维护她的帝王威仪。


    这巧立名目,还是要费些心思的——毕竟,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女皇一高兴,武承嗣最近又是春风得意……


    不过,魏王得意了,东宫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好在如今的武旦关起门来,装聋作哑,不争不抢,让武承嗣丝毫没有机会下手,也不敢再轻易动他。


    毕竟,之前他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可每次在快要成功的时候,总有贵人接招,搭救武旦,让东宫化险为夷……


    几番折腾下来,武承嗣都老了。


    一边是儿子,一边是侄子,武则天也不想看到李武两家一直相斗。


    尤其是那年,安金藏剖腹明志之后,武则天十分震撼。从此,她很反感武承嗣做的小动作,一有苗头就会警告于他。


    所以,如今的武承嗣也不敢轻易去动武旦,他只能动动嘴上功夫,逮住机会就会在武则天面前吹风。


    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他们武家的江山,万万不可落到李家的手里。


    一开始,武则天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一是皇嗣如今在东宫安分守己,没有任何废黜的理由;二是武承嗣不管能力还是威望,都很欠缺,实在难以服众……


    再说,这皇嗣之位涉及国本,就是大臣百官们心头最紧绷的一根神经……


    一有风吹草动,立马会有很多老臣跳出来说三道四。


    想到这个问题,武则天就觉得头疼。


    所以,对于太子之位,在没有完全的应对之策之前,她不会轻易去变动。


    如今大敌当前,边境动乱,她更不会自寻烦恼,动摇国本。


    武承嗣眼看姑母无动于衷,太子之位遥遥无期,忍不住长吁短叹,他这副身子,怕是熬不过姑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