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 > 第170章 南顺的奉京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陆长风迟疑了一会,道:“经陛下这么一提醒,臣发现不对劲了。”


    “位于东南中洲,特别是三佛齐和吕宋的瀛桑族裔,好像这段时间都在向南贺洲的克丘亚移动。”(秘鲁)


    听到陆长风的回答,无论是大臣还是皇帝都在暗暗思考。


    从瀛桑的这些小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真想“举国搬迁”。


    但也不排除是一种战略欺诈。


    “陛下,如果瀛桑真的举国搬迁,对我大明来说是好事啊。”胡军曦出言道。


    周晟铭看了一眼胡军曦,内心默默想到:大明给瀛桑的压力,是不是真的太大了?


    “这样吧,锦衣卫加强对瀛桑情报的收集。”


    “此事由内阁首辅胡大人负责与伊藤义一交流。”


    “如果确定瀛桑人所言非虚,帝国可以为瀛桑提供废旧钢铁,但军事援助就免了。”


    周晟铭想了一下,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


    大明的全球战略中,德其索伦是西洲的钉子,而贺洲一直没机会插手。


    如今瀛桑人自己找上门来,就算不是真的也要给它变成真的。


    ......


    交趾土木龙市。


    如今的土木龙市正式被顺国更名为奉京。


    搬迁到此的顺国高层,直接征召大量的交趾人在奉京修建新皇宫。


    大明送来的各种工业设备,也在有条不紊的布置在整个交趾。


    而跟随顺国迁徙来的百姓,也被允许可以随意抢占交趾人的房屋和田地。


    为此,牛满仓把交易所得的大部分次品武器,如损坏又修复的步枪等,下发给了顺人移民。


    来到交趾的顺人,基本做到了每五户一支步枪的程度。


    这下,交趾人算是惨了。


    北部好说,之前已经被顺军清理过一手的广大农村,移民们直接拎包入住。


    但适合农业的南部,因为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这里的交趾人存留很多。


    顺国政府一边默许移民采取强制措施,一边用各种欺诈手段,哄骗交趾人交换土地。


    拥有武器的中洲人太可怕了。


    加上中洲人几千年的老大思想,从来没把交趾人当过人。


    南顺在交趾的立国行动,伴随着大量血腥且不人道的做法。


    但现在的国际主流就是如此,没人为交趾人说话。


    自从李思成死后,兵马大元帅一职彻底空缺,王素雅也找不到人顶替这个位置。


    直到杨泽开献出军功阶级制,又在之后,提出了一个完善且高效的军旗制度。


    这让顺国高层注意到了这个小小的御史参赞。


    经过一番朝堂对答,众人对杨泽开的能力很是满意。


    王素雅直接让杨泽开担任了兵马大元帅一职。


    牛满仓和王凌波对此没有反对。


    杨泽开的履历很干净,先帝在时就在中枢当官了。


    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患难见真情、板荡识忠臣。


    义无反顾跟着已经落魄的南顺跑到交趾,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忠诚的?


    最重要的是,杨泽开之前在南顺朝堂无权无势,导致来到交趾后也没有朋党。


    他的上任,对牛满仓和王凌波构不成威胁。


    刚刚上任的杨泽开,在交趾各地开始实行军旗制度。


    即顺人为正军旗,大量的交趾壮丁被充入交趾军旗。


    这些进入交趾军旗的壮丁,一开始是不愿意的。


    但进来后发现,不但有军饷且吃的好,自己的家人也不再受到顺国移民的迫害,至少是明面上的。


    这让交趾人的抵触心理逐渐消除。


    交趾的有识之士当然明白顺国人的险恶用心。


    这些交趾军旗的人,会渐渐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完全站在顺人一边的阶层。


    当南顺决定移民1600万之时,交趾有识之士就知道,交趾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可能性基本无了。


    不要小看了民众的智慧,大部分交趾人也看出来了。


    大明最强大的时候,虽然统治交趾也向这里移民。


    但从来没有像南顺这样,一次性塞1000多万人进来。


    既然无法反抗,那就躺平享受吧。


    加入交趾军旗的当地人,开始帮着顺人统治自己的同胞。


    交趾的局势,既平和又矛盾。


    随着工厂的设立,之前作为农民的交趾人,开始强制接受工人培训。


    顺人作为生产组长或者监督者,开始领着交趾人进行工业生产。


    交趾北部大量的矿山得到开采,但开采人员基本都是交趾人。


    顺人只是作为股东或领导者,负责矿山的正常运行。


    ......


    “王上,除了60万顺人组成的正军旗,这段时间臣建立的交趾军旗,已经达到了80万的规模。”


    “这个规模差不多到了极限,除非我们的工业生产彻底恢复。”


    “我们在交趾的统治越发稳定后,臣会逐步扩大交趾军旗的规模。”


    杨泽开单独向不到10岁的顺义王张明德汇报着。


    自从来到交趾,王素雅有意无意让张明德单独处理朝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当然,每次商议的内容,必须在事后给王素雅汇报。


    王素雅在顺国真正做到了垂帘听政。


    待杨泽开介绍完,张明德稚嫩的声音传来:


    “杨爱卿辛苦,我南顺前路坎坷,还望杨爱卿多多操劳。”


    南顺一词正式成为,位于交趾顺国的代称,就连南顺高层也认了。


    原来在中洲,南顺只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称呼。


    现在,已经跑到中洲以南交趾的顺国,正式冠以南顺称号。


    听到张明德的勉励,杨泽开拱手连称不敢。


    这段时间,杨泽开和张明德单独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加。


    一方面是王素雅故意为之,另一方面也确实欣赏杨泽开的能力。


    王素雅希望,张明德多和杨泽开接触接触,把杨泽开变成另一个李思成般的人物。


    而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张明德,表现的越发成熟。


    但再成熟也还是小孩子,在杨泽开的一通忽悠下,张明德直接把杨泽开当成了南顺复兴的关键人物。


    “爱卿啊,你之前说的战略没问题吧?”张明德忍不住问道。


    杨泽开抬头坚定的看着张明德回道:


    “一年蛰伏,两年修武,三年为南顺打下立国之基,臣保证这个计划如期实施。”


    闻言,张明德满意的点点头。


    “爱卿,奉京的功绩祠建设的怎么样?”


    “禀王上,功绩祠进度正常,两个月后正式落成。”


    功绩祠,听名字就知道是南顺照抄大明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