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年代:随身农场被曝光了 > 第7章 送你一台磨面机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忽然,我灵机一动。


    他不是县机械厂的副厂长吗?


    同样是还人情,那不如投其所好。


    我农场里前一段更新设备,还淘汰下来了一些旧的老的,你比如青储饲料粉碎设备打草机、面粉加工的小型磨面机、浇地灌溉用的小型抽水机等。


    闲置着也是浪费,没准可以拿来做个人情。


    成就成,不成拉倒。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废铁,好像也很值钱哦。


    更何况是能用的旧设备了。


    于是,我简单向他一提。


    没想到,他立马很上心,接连问我设备的一些详细型号,性能。


    当听到一台小型动力磨面机,一个小时就能加工三百多斤麦子时,连连惊呼不可思议。


    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他一下子抓住我的手,连连问我,磨面机(我自己告诉他的名字)在哪里,现在能不能去看看。


    在哪里?


    在我的农场里。


    可我现在咋给他弄出来啊!


    真是愁人。


    我只能继续忽悠着想辙,告诉他东西在我老家的库房里。


    这下子,又该我老爹瞪眼了。


    老家?还库房?咱家统共只有三间房,住了大大小小十口人,哪里还放得下这么一台机器。


    哦,不对,老家确实还有一间房,可不能算是库房,顶多算是杂物间。


    就是依托正房的一面墙,搭建的一个低矮小棚子。


    里面密密实实地放着农具和各种杂物。


    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好在,老爹的思维大约还停留在我一共有几个舅舅那个旋涡里转圈,顾不上思考这事。


    老爹啊,您老慢慢想啊!


    磨面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心急的罗副厂长也顾不上听我将事情说周全,直接拉着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了机械厂。


    一到厂里,他就张罗着要办公室主任抓紧时间安排货车,他要去接收一台神一样的机器。


    可这天气,刚刚才下完一场大雪,路上的积雪应该非常厚。


    这可不是后世,别说去乡下,就连城里的路况都是非常的差。


    厂里的几台货车,都不敢出动。


    最后还是一个刚刚从部队退伍的新司机接受了艰巨任务,他叫小陈,当兵的时候就是开大货车给边防送给养的。


    年轻气盛的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开车陪我们出发了。


    来的时候走的是乡间小路,不易行车。


    小陈经过罗副厂长同意,这次选择的是绕行其他乡镇,虽然远了一些,但是更好走。


    即便多出来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还是比早上快得多,才一个小时刚过,货车就停在了我们老宅的路口。


    大雪天,人都在屋子里窝着猫冬,村子里静悄悄地没人出来,刚好省得解释了。


    我率先一步,穿过三爷爷一家居住的前院,来到了我们家里的“库房”。


    在最里面靠墙的角落里,先简单清理出来一块空地,把磨面机移了出来。


    只有磨面机,没有动力设备,也不方便啊!


    我略一沉思,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就把配套的那台旧电机也一起送给他吧。


    因为在农场里闲置的时间长,磨面机和电机上面都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跟低矮的“库房”和周边的杂物倒很搭配。


    一眼看过去,就好像一直在这个角落里放着差不多。


    从随身农场移出来容易,从“库房”里移出来可不容易。


    我和老爹、罗文才、小陈,再加上刚回家的大哥,我们五个人一起合力,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两个铁疙瘩折腾到了“库房”外。


    再装上家里唯一的大型农具——地排子车,颤悠悠地分两次抬到了货车上。


    累死我了。


    从见到磨面机的那一刻,罗文才的两个眼球都一刻也没有移开过,连大哥给他打招呼都听不见。


    机器上了车,这老哥非常任性地一屁股坐在货车车厢里,眼睁睁地看着他心仪的“大宝贝”。


    怎么劝也不行。


    最后没办法,大家伙只好随他去吧。


    我叮嘱了小陈好几遍,走路上看着点,冷得实在受不住了就一定把罗副厂长拉到驾驶室。


    本来想进屋里找个大衣或被子给他取暖呢,但是转了一圈,我又出来了。


    呵呵,家里根本没大衣,被子也只有可怜巴巴的几床,又薄又破。


    一个字,穷啊!


    看着裹着破被子躲在床上的小弟小妹,还有他们那冻得皴裂的小手,饿得消瘦的脸蛋,我的心都抽抽地疼。


    上辈子,我都干了点啥?


    从现在起,开始赎罪吧。


    送走了罗副厂长两人,我跟老爹大哥转身回了家。


    我家老宅的院子其实不算小,不过前院住了三爷爷一家,后院住了四爷爷一家。


    我们一家住在中间。


    每家都是三间房,当年爷爷他们弟兄仨分家前盖的。


    说起来也有几十年了。


    所有房子全部靠着院子西侧建造,东侧则是一条长长的过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说是三间房,其实开间不大,每间长四米宽三米,真正使用面积大约十来个平方。


    东面一间住了我奶奶和三妹,西面一间住了我老爹老娘和小弟小妹,中间这一间住的就是我和大哥易东平,还有四弟易西平、五弟易北平。


    我们这地方不像东北,他们睡炕,我们这边睡的都是床。


    床虽然睡起来舒服,打扫起来也干净,还不占地方,但架不住他冷啊,大冬天的取暖效果很差。


    不像人家东北那嘎达,天冷了一烧炕,热气蹭蹭往上窜,整个房间里都是温暖如春。


    但是我们大中原的祖辈们也有办法,他们想了个不错的主意,那就是用很多旧布缝起来一个大大的布袋,跟整个床的面积一样大。


    里面填充一些干净的麦秸或者软草,暄腾腾的,厚厚的。


    让小孩子在上面踩平整,再铺上床单铺盖。


    晚上睡在这个垫了草袋子的床上,热乎乎的,非常舒服。


    刚入冬的前几天,晚上还热得出汗呢。


    即便是现在,大雪来临的日子,睡在草床上也不冷。


    这也是我小弟小妹天天不愿意下床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厚实的棉衣。


    现在的我,按说已经多了四十年的阅历,早已经过了冲动的年龄。


    但刚才看到小弟小妹那可怜的模样,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酸疼。


    用力掐了一把自己的手心,才暂时压下了从农场拿些衣物和食物出来的念头。


    东西好拿,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啊!


    嗯,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