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三百四十六章混淆视听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这种行为不过是败犬的狂吠罢了,他杀伤力有限,但是恶心人的效果确实顶级。

    朱慈烺考虑了半响:“李若琏,你派人去散布消息,就说本太子像土地爷、关公、秦琼、李靖、卫青、张三丰、吕洞宾、财神、散财童子……

    总之想像谁就像谁,不管像谁都要宣传,每个人也不准相同,派人去宣传吧!”

    李若琏疑惑的看着太子:“殿下,您这是要?”

    朱慈烺哼哼一声:“混淆视听,让这些人动动自己的脑子,他们心里自然会知道本太子像谁。

    而不是别人说像谁他就跟着说像谁!”

    朱慈烺这个就是个歪招,百姓是盲从的,往往别人说是什么,他们就会跟着点头。

    但是要是大家各持己见,说啥的都有,那么他们就不得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看看太子究竟像谁了。

    思考的过程这些人就会恢复理智,不在人云亦云,那么对方的宣传攻势也就破产了。

    果然李若琏派人混淆视听不到半天,整个京城百姓都开始争论起来,到底太子像谁。

    争论的过程中自然要把太子做过的好事一件件的列出来说叨说叨。

    这一遍一遍的说道,不仅没有打击朱慈烺的威信,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太子的好处,增加了一波声望。

    早上起的太早,朱慈烺选择午睡一下,等一睡醒李若琏站在身旁:“殿下,现在坊间对您不利的流言已经不见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些都是小事:“辽东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建奴确定在四月十二日搞事情么?”

    李若琏肯定的点点头:“各种文书祭品已经准备好了,所有演练也都宣传了,正是四月十二日。”

    朱慈烺摇摇头:“这孙子是真会找麻烦,哪怕是晚一个月,等咱们夏收结束了也好啊!”

    李若琏奇怪的问道:“殿下,参谋部的计划第一阶段的战争不是主要集中在高丽,不会大明的夏收带来影响吧?”

    朱慈烺翻翻白眼:“耽误了高丽的夏收,万一高丽粮荒了怎么办?到时候咱们不仅不能从高丽获得粮食,还要卖给他们一部分!麻烦!

    而且要是满地都是粮食,那坚壁清野还有个屁用!那不就是搞笑了么?建奴根本不用攻城,只要不停地抓人收粮食收获就足够了。

    再有就算第一阶段战争在高丽,咱们这边的民夫徭役还不是一样要征发,这么多劳力用在战场上,到时候夏收肯定要耽误几天。

    这几天天气都好还好,要是在有个阴雨天气,那损失可就大了!”

    李若琏连忙躬身抱拳:“殿下说的是,那咱们要不要派人去破坏一下?”

    朱慈烺想了想摇摇头:“皇太极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不管咱们怎么破坏,他称伪帝的信念都不会动摇。”

    李若琏悄悄的看着朱慈烺:“要是咱们搞点天象示警之类的呢?”

    朱慈烺想想要是摇摇头:“没有用,他现在要么称伪帝成功,要么身死族灭,他没得选,就是天雷滚滚他也会硬上。”

    现在新式对皇太极很不利,多尔衮实力保存太多,已经威胁到他的大汗之位,靠着多尔衮这个重大失败用其他旗主和蒙古人暂时压制了多尔衮。

    要是不趁机称帝,后面机会就越来越渺茫了。

    现在皇太极已经快神经了,他好像觉得只要他称帝成功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样。

    其实准备到现在大明最紧缺的物资依旧是粮食,去掉前线用度,朱慈烺手里能应急的粮食仅仅剩下五百万石而已。

    五百万石看着很多,但是朱慈烺的皇明粮号可是供应着大明超过一千万人口的粮食。

    要是真发生大规模挤兑,朱慈烺只能耍赖付给银子了。

    而调往战场的粮食,也并不是很充足,仅仅能维持到五月中旬。

    朱慈烺已经命令江南全力收集粮食,这个时候青黄不接粮价正是最高的时候,江南的米加已经上涨到九钱银子一石的地步。

    而刘若愚开始大规模采购,导致粮价又迅速涨了一钱银子,也就是说现在朱慈烺卖粮食还要贴运费。

    就算是贴运费,朱慈烺也不愿意在涨粮价了,粮价上涨,会造成百姓恐慌性购粮,而恐慌性购粮又会加剧粮食库存压力。

    其实地主们手里还是有粮食的,他们早已经摸清了粮价的规律,也知道泥腿子这个时候手里的余粮耗尽。

    正正是痛宰一笔的好时候,所以大部分地主都会留下粮食等着这个时候,要么卖出去,要么借出去。

    等一个月之后新粮下来,价格腰斩,那么借出去的一石粮食,到时就能收回两石半甚至三石。

    这里面除了粮价变动的利润之外,还有借粮的利息。

    而今年的粮食又格外的好卖,朱慈烺为了收到更多的粮食,特意命皇明银行推出了信用贷业务。

    百姓要是有困难可以请三户乡邻或者里正、乡老、秀才、举人等社会贤达作保,以今年夏收的粮食做抵押,从皇明银行借出一笔银子用于维持生计。

    皇明银行的利息仅仅是一分,比起地主老爷的大斗进小斗出,九出十三归等利息要低的多的多。

    仅仅是这一项业务,皇明银行就借贷出去了一千余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到了夏收的时候,这些人至少能还回来近两千万石粮食。

    仅仅这一个政策,就缓解了皇明粮号巨大的购粮压力。

    而这一千余万两银子,又减少了至少五百万两百信因为找地主借贷产生的损失。

    那些银号万万没有想到,皇明银行成立的第一个业务受损失的不是他们银号,反而是那些地主家。

    当然因为宣传不到位,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皇明银行没有普及,所以并不是一下子砸了所有地主的饭碗。

    而且大部分百姓对于皇明银行还不信任,借惯了高利粮食,突然有人告诉他们有这么底的利息,他们还不信任。

    所以这些仅仅是个开始,更有不少地主商人看到这里面的好处,竟然自己主动把这些钱借出来然后在放贷出去。

    喜欢统计大明请大家收藏:统计大明笔下文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