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顺朝 > 第422章 再派钦差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刘芳亮被范青批的满脸通红,头也不敢抬,只能深深的低下头去,叩首道:“臣有罪,辜负皇上信任,请皇上责罚。”

    范青想起昨天在军营中看到的一幕幕,更加愤怒,道:“还请朕责罚你?朕敢责罚你么?你们这些武将现在还听朕的话么?还有一点把朕放在眼里么?”范青越说越怒,怒火就像骤然而至的狂风暴雨一般,向着刘芳亮倾泄而下,“过去,朕不信会有武将跋扈,目无主上,朕以为自己带出来的将领怎会不把朕放在眼里。现在朕信了,你们现在不就是目无主上么!你们现在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么!朕看自己干脆退位算了,你们几个大将再推举出来一个新皇帝,那样才合你们的心意吧!”

    众臣听范青的语气越说越重,话也越来越离谱,都相继失色,一起跪在大殿上,一起叩首道:“皇上息怒!”

    刘芳亮见皇上说出这么激烈的话也十分吃惊,同时自己也有点委屈,自己似乎没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情啊!不过是在城中喝酒听戏罢了!大家伙拼死拼活,浴血奋战,吃了多少苦头,好不容易攻克京师,推翻明朝,大功告成,现在稍稍放松一点也不算过分嘛!再说几乎所有将领都松懈了,连你圣上不也躲在皇宫中十多天不出现么!怎么现在只把罪责推在我一个人身上,他越想越委屈。

    但此时此刻,他也不敢说什么,只能不停的跪在地上叩头,砰砰直响,把额头都磕破了。

    范青怒气冲冲的从御座上站起来,在御案前走来走去。看着满殿跪地的臣子黑压压一片和不停叩首请罪的刘芳亮,他稍稍压抑怒火,道:“磁侯,你不要叩头请罪,朕只问你还把朕当成你的主上么?”

    刘芳亮吓一跳,连忙道:“皇上,臣从五年前效忠于你之后,一直对你忠心耿耿,臣可能做事不够严谨,惹皇上生气,但臣对皇上的忠心天日可见,勿需质疑,请皇上明鉴。”

    范青冷笑道:“好,既然你还把朕当成皇上,那么,现在,你去做好这三件事,再回来见我。”

    刘芳亮连忙拱手道:“皇上放心,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事,臣也保证能完成。”

    范青冷笑一声道:“第一件事,整顿军纪,你回去把这十天来骚扰百姓的兵全查清楚,一个不许放过。该打的打,该杀的杀。尤其是抢劫和强奸,这两件事绝不能姑息,查出一个杀一个,不论涉及到哪个将领都要一查到底。”

    “臣遵旨!”刘芳亮拱手道。

    “第二件事,练兵,练兵不可一日荒废,告诉所有士兵,咱们强敌将至,马上就要打打仗了,练好兵,打胜仗,咱们才能有机会活着回家见父母妻儿,否则,咱们数万大军将士全都在京师死无葬身之地。”

    刘芳亮虽然觉得范青说的有点夸张,他没看出来形势那么严重,但他不敢反驳,还是拱手道:“遵旨!”

    “第三件事!”范青冷笑,“能不能练好兵,将领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昨天朕要赏赐罗虎美女,可是被罗虎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话说的好,现在天下并没有太平,咱们众将更不能堕落在温柔乡中不能自拔,磁侯,从你做起,明天把那个姓顾的妓女退回给田宏遇府上吧!”

    刘芳亮心中虽然舍不得,却也不敢不答应,只能忍痛割爱,拱手道:“臣遵旨!”

    范青最后冷冷的看了众将一眼道:“从现在起,所有将领,除了宫禁侍卫和守城士兵之外,全部待在城外练兵,不许进城,也不许参与政事。国家大事自然有朕和几位文臣商定,与你们无关。你们只管练好你们的兵,准备打仗就行了,朕几天之后,要出城去各个军营检查,到时候,要是没有改观,休怪朕不讲情面。退朝吧!丞相和大学士留下。”

    于是众臣退朝,众武将被范青一顿痛斥,各个脸上无光,一脸羞惭的出城去了。

    等众臣退朝之后,范青领着李岩和傅宗龙转到文华殿的东暖阁当中坐下,范青给二人赐座,奉茶,然后道:“朕找你们商议一下,如何善后吴家的事情。”

    傅宗龙愕然,已经重重惩处了丁国宝,抬着他去给吴家赔罪,吴襄也已经说了不再追究,还怎么善后?

    李岩却已经知道,皇上担心的是吴三桂会因为此事对大顺朝不满,因而影响到拉拢吴三桂的计划。

    果然范青脸上露出一丝忧色,道:“吴三桂本来对投顺咱们就疑虑重重,他一来担心咱们是流寇,没有新天子的气相。二来担心咱们不会重用他,只是想收拢他的兵权,三来还担心咱们会冒犯他的家人。京师距离山海关这么远,不论什么消息传到他的耳中,都有被夸大扭曲的可能,丁国宝冒犯他的家人,传到他耳中的时候不一定是怎样一个情况。朕知道他非常宠爱这个叫陈圆圆的小妾,如果他听说咱们的将领冒犯了他的父亲和小妾,会不会心生怨恨呢?”

    李岩拱手道:“皇上考虑的对,所以咱们要派人去山海关,向他解释这次事情的情况和处理结果。还要重重封赏吴三桂,以笼络他的心。”

    范青道:“咱们派人去解说,恐怕吴三桂未必会相信。最好能派一名他身边的亲人过去解说,比较容易取信于他。”

    傅宗龙道:“可以找一名吴家的仆人送信。”

    范青立刻摇头。

    傅宗龙又道:“那么让他的兄弟去呢?”

    范青道:“让他的兄弟去很好,不过,他依然会担心他的爱妾,朕的意思是让他的一名兄弟,连同陈圆圆一同去山海关,这样既能解说他心中疑惑,又能让他安心,一举两得。”

    傅宗龙和李岩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范青又道:“还有这次派去的使者,也要斟酌一番。”

    傅宗龙道:“咱们刚刚派去了两名钦差,还需要再派钦差过去么?”

    范青道:“上次派去的唐通和张若麒二人,朕心中觉得十分不妥。唐通固然与吴三桂熟悉,而张若麒口才也不错,可他们二人并非咱们自己人,朕对他们也没有恩惠,只怕他们未必真心为咱们办事。所以朕想再派一名得力的心腹之人。”

    傅宗龙道:“礼部尚书牛金星能说会道,可以一用。”

    范青立刻否决,“不行,他胆子太小,成不了大事。”

    李岩道:“刑部尚书王奎,有勇有谋,刚直不阿,做事胆大心细,可以一用。”

    范青想了想,摇头道:“王奎这人办事情很得力,是个实干型的人才,不过若论口才差了些。”

    范青背着手,在御案前走了两圈,皱着眉头慢慢道:“本来王诚适合这个任务,但他在陕西主持政务。”

    傅宗龙想了想道:“还有一人适合,只是不知丞相是否愿意。”

    李岩非常聪明,立刻明白他说的是自己弟弟,便道:“臣的内弟李牟,现任工部尚书,他口才、头脑都不错,且对陛下忠心耿耿,臣愿意举荐他,让他为陛下立功。”

    范青道:“李牟不错,只是这个任务有些危险,你现在的亲人中只剩下这个弟弟,朕有些不忍心让他去冒险。”

    李岩立刻拱手道:“臣一家人都受到陛下恩惠,对陛下忠心耿耿,愿意为陛下平定天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能替陛下解忧,别说是弟弟,就是臣也愿意去。”

    范青微笑点头,道:“朕知道你的忠心,好吧!就派李牟去吧!”

    随后又道:“除此之外,朕觉得上次给吴三桂的赏赐和许诺的封侯还不够,不足以笼络住他,也不能表现出咱们大顺国对他的重视。”

    傅宗龙道:“赏赐的物品好说,反正宫中有的是稀世珍宝。但爵位上已经封他为一字侯,是现在咱们大顺国最高的爵位了,难不成还能封王?”

    范青慢慢道:“那就封王!”

    李岩因为已经猜到了范青的心思,所以不觉得惊讶。傅宗龙却十分吃惊,道:“皇上,您上次封吴三桂一字侯,已经招致了许多军中将领不满,现在直接对吴三桂封王,岂不是又要引起军中将领一片哗然。”

    范青冷笑道:“这群反对朕的将领目光短浅,他们只看到自己立下的功劳,却没想到吴三桂对咱们大顺朝的重要性。一味的强调名号,鼠目寸光,一个区区爵位而已,又用不到咱们大顺国花费什么实质利益,有什么舍不得的。朕心意已绝,就封吴三桂为辽东王,不管那些将领了!”

    李岩和傅宗龙一起拱手道:“遵旨!”

    傅宗龙道:“臣今天就去吴家,让他们准备明日一早就出发。”

    范青立刻摇头道:“不,兵贵神速,迟则生变。一会儿你去吴家,让他们立刻出发,告诉陈永福拨一队士兵沿途护送,赠送的礼物和晋封的文书,由丞相立刻去挑选和誊写,总之要快。”

    李岩和傅宗龙再次拱手说了一声“遵旨。”

    中午时分,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前,范青特意单独接见了李牟。

    在文华殿的东暖阁当中,李牟叩拜完毕,站起来在一旁垂手侍立。

    范青打量李牟,他与李岩长得很像,但比他哥哥高些,也更加年轻,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他的谋略是不如哥哥的,但他毕竟出身世家,又考上举人,所以处理政务很熟练,办事也很细心,口才也不错,是个综合能力比较强的青年才俊。

    由于时间紧迫,范青直截了当的问:“李牟,你此去山海关,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牟拱手道:“是劝吴三桂,顺应大势,赶快投降,进京呈献贺表,归顺咱们大顺国。”

    范青道:“如果他不投降呢?”

    李牟迟疑道:“那么为臣就对他晓以大义,让他看清形势,反复劝说,直到他明白圣上的苦心。”

    范青微微摇头道:“你很年轻,这世上许多事情要从‘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吴三桂是盘踞一方的军阀,朕虽然尽量笼络,但他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如果他觉得咱们大顺军不够强大,没有开国气象,不值得他投靠,你对他讲再多大义也没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足够的利益,让他心动。”

    看李牟的眼神中微带疑惑,范青微笑道:“虽说是去劝降,但吴三桂在见到咱们真正实力之前不会真心投降的。只要能让他保持中立,不倒向满清那一边,就是最好的结果。你可以暗示他,朕不会去攻打他,只要他保持中立,朕可以把整个辽东和半个京畿都给他作为辽东王的封地,可以以玉田县为界,封地内的一切军政大权由他自行作主,同时他也不必来京师进呈降表,只要接受朕的晋封就行了!”

    李牟心中一跳,这条件对吴三桂来说也未免太好了,不只是笼络,简直纵容了。不过他也明白范青的意思了,吴三桂现在是骑墙观望,首鼠两端,只要是他能守住山海关,不把清军放入关中,就是最好的结局。于是他点头道:“皇上,臣明白了!”

    范青长长的出了口气,心想,“能否笼络住吴三桂是能否在京师站住脚的关键,也是能否抵抗住满清大军进击的关键一步,不知自己是否能改变历史,吴三桂,你此刻在想些什么呢?”

    ……

    从七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九日,吴三桂的人马和从宁远撤退的百姓陆续进关。临榆县城,只是一个军事要塞,进关的百姓不能在弹丸小城停留,必须穿城而过,在山海关内一二个县境中暂时安顿。这些进关的百姓有些是将领的家属,比较能够得到好的照顾;有些是一般的穷人百姓,无衣无食,又赶上细雨连绵,苦不堪言。他们个个愁眉不展,想着自己抛别家园,抛别祖宗坟地,抛别许多财产,来到这无亲无故的地方,一切困难都不好解决,不免口出怨言。表面上是抱怨朝廷,心里边是抱怨他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