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朕真不是穿越者 > 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15章 麦穗初齐稚子娇——欧阳修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赵祯后来才知道,张知白的忘年交其实颇有几个。

    而且,其中还包括另外一个姓石的。

    他就是泰山先生孙复的学生石介。

    不过此时的石介可能还没有去拜泰山先生为师。

    但他现在好像也不在京城。

    只是不知在哪里悠游求学。

    说起求学,赵元俨和石景润对于赵祯的选材都有些小小的意见。

    面前的这个石延年虽然才华确实颇有一些,但性情未免太过放荡不羁,让她来教些孩童,对于一个学堂来说,可能是颇为不划算的。

    首先谁都不能避免这家伙会喝酒误事,其次,一个才高八斗的人,肯定不屑于去教一些小孩子。再加上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很可能导致这家伙的教课质量很差。

    很差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家伙还小有名气,钱才给的少了,恐怕都让人觉得不公。

    所以说,这种人当老师是很不划算的。

    赵祯哪里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讲究。

    不过人都已经拎来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先用几个月再说吧。

    于是在石延年又一次酒醒之后,双方签了契约。

    而那个时候,石中剑已经到玉津园的林子里射了一只鹿回来,石延年和园子里的一些官吏早就帮着生起了火,甚至还煮了水温了酒,就等着他石延年醒来之后一起大吃一顿了。

    石延年当然很高兴,因此也没有意识到周围的人都是在哄赵祯。

    他喝的很开心,鹿肉的味道也不错,因为撒了稀有香料香料的缘故。

    无论宋朝还是明朝,香料都是颇值钱的东西。那些在海上用命换钱的走私贩子,之所以能够一次赚上数倍的利润,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些香料的产地不在中原。

    五百年之后的大航海时代,胡椒之所以成为硬通货,也有着类似的原因,毕竟胡椒这种香料实在是太抢手了。

    但现在,赵祯的布局距离海贸还有很远很远。

    甚至,他都不能称之为布局。

    现在他脑子里想的还都是别人的布局。

    一个是白永安的,一个是基于白永安而作改进的。

    这个改进版显得还不够全面,至少不像白永安的那样雄心勃勃,他可能只是发现了白永安布局当中的一些破绽,所以专门拿出来提醒一下自己。

    这是石景润道见面礼。

    但赵祯不想只要一个见面礼。

    好在他在这方面还是有时间的,学他的新班就需要很多时间。这一段时间里,他们都还可以继续切磋。

    至少,赵祯是这么认为的。

    但他很快意识到,随着石延年的到来,情况必然出现改变。

    只是这个改变还需要在另外一些重要的事情结束之后才会到来。

    喝完酒吃完肉之后,赵祯终于在赵元俨的护送之下,踏上了返回皇宫之路。

    他并没有直接住在异域,进元礼这里还需要稍微收拾一下,但所有的部署都已经交给太监们去完成了,这是他的构想,他身边除了太监们之外,也没有在这方面值得信赖的人。

    宋朝的太监还是很全能的。除了像童贯那样会打仗的之外,还有像程眆那样会修水利的。

    让他们稍稍改动一下皇家园林应该也没什么难度。

    但是在那之前的一项准备工作里,只有一个赵祯必须要克服的巨大难题,他需要向皇太后讨要这次工程的拨款。

    既然说了要用内帑,而自己又实际上没有私房钱的话语权,那么就只好去求太后了。

    好在昨天把话说的足够买张知白也,晕倒的足够馋,倒忽在无意之间就收拢了所有翰林官员的支持,虽然这群人在操场上也没什么话语权可言,但他们作为一种小小的民意,恐怕也已经为太后所知。

    太后当然知道。

    她恨不能地将那些翰林官员全都拉出去砍了,更恨不得要了张知白这老东西的命。

    但她一样也做不到。

    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虽然相传这种组训只有皇帝才知道,但各种细则条文总是能够给人看的,因此太后只能遵守这些制定出来的规矩,除非他真的想像武则天一样称帝。

    这个对她来说其实还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一时半刻之间,她还不会疯狂的去散杀大臣的地步,否则必然激起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强烈反对,要知道本来看她不爽的人就主要是这类理想派动物。

    张知白和王曾就属于这类理想派的动物,如今老迈的张知白在临死之前又一次坚持了自己的使命,因为小皇帝赵祯换取了一大片的智齿,甚至在这种舆论压力之下,他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都已经无法阻止小皇帝的求学之心,那么倘若皇帝真的来要钱,她又有多少理由可以不给呢?

    她给了!

    虽然小皇帝喝了酒,这显然是可以再次批评的把柄,虽然小皇帝吃了莫名其妙的香料,这也是可以再一次批评了把柄,虽然他回来的有些晚了,险些被拦在宫门外面——皇宫是需要定时关门的——这更是可以用来批评的,但她一条都没用,反而老老实实的给了钱。

    没人知道太后娘娘究竟在想什么,就连他的心腹阎文应也参悟不透。

    但是太后的另外一个心腹枢密使,曹利用就对此一清二楚。

    那一天曹利用也和张知白一样晕倒在地,但是曹利用收获的关注和铜钱,甚至可能不如张知白的一根头发丝。

    后来他听亲近的人说起这些事情,恨不能把张知白那个东西当场炖肉吃了。

    嗯,炖肉这个设想确实很不错。

    但因为太后也吃了别的缘故,所以他还没有丢掉在太后面前的信任。

    后来,太后与他重新商议了策略,首先,太后认为皇帝以求学为名,拉进了与一批天文系官员的关系,但这不太可能用来主动进攻身为太后的刘娥。

    宋朝以孝道治天下,而并不是以汉朝儒学家们所定义的称谓之学,因此司天监的那套说辞只能用来威胁皇帝的地位,反而不能用来打击太后的微信。

    这是太后与皇帝之间显著不同造成的。因此小皇帝必须出手拿掉这个单下威胁。

    当然,小皇帝取得的战果非常辉煌,不但拿掉了这个威胁,反而还有可能对太后构成威胁,虽然信奉儒学的宰相们不会容忍司天监的太后发难,因为那意味着称谓之学的复辟,是当代的儒学者们断然不会接受的事情。

    但无论怎么说,小皇帝至少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防御。

    这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来说已经难能可贵。

    但那天,这个孩子摆出的弱势姿态,尤其是含沙射影的说出商山四皓之类的话语之后,几乎整个朝堂都认为垂帘听政的太后,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皇帝之位。

    他需要有影视来为他制造,当然这种隐士也不排除是大隐隐于朝的那种隐士。

    因为皇帝当场就点出了朝中的多位大臣,作为自己的老师。

    而可以想见的是,这些朝中的大臣其实正是对抗太后的即时战力,那些从外面找来的所谓隐士,还真的就不一定熟悉朝廷的各种机关算计。相比之下还是熟悉掌故,思维多变的大臣们更划算一些。

    但无论怎么说,皇帝既然用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拉拢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盟友,那么留给太后的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直接开战,将一切可能跳伞的势力杀死在萌芽状态,要么虚与委蛇,在之后的时间里慢慢寻找这些皇帝盟友的弱点,并且一一击破,倘若能够做的铁证如山,滴水不漏,反而还可以打击皇帝的威信。

    第一条路太后刘娥是不敢走的,八大王赵元俨还在那里,宗室也还在那里,勋贵们也还在那里。

    倘若他敢贸然篡位的话,必然导致各方的联合绞杀。

    相比起完全可以世袭下来的武将世家,宗室子弟来说,太后刘娥在某种程度上天然属于弱势。

    他若能够给一个太后扣上造反的帽子,那么就有借口限制以后所有太后的权力,这样对保证这些世家大族的后驱力是极有好处的。

    反而是她这个做太后的,想要将自己的全易传染给后代的话,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选,而且更糟糕的是就算是造反也不得不拉拢那些开国将门。

    所以,那些勋贵将门会更有动力一些,至于宗师子弟,恐怕就只有拼命一条路可选。

    武则天登基的时候,不知道杀了多少李唐的宗室子弟。

    老赵家的孩子们,恐怕不愿意落到那般下场,那么这样一来,他们的动力就会变得更加充足。

    因此太后刘娥是不能贸然出手的。

    所以他只有第2条路可选,虚与委蛇,各个击破。

    因此当醉醺醺的皇帝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当他提出索要钱粮的时候,太后刘娥都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

    这个十六岁的小皇帝,既然可以想到在众人面前示好,难道他刘娥就不可以用这些钱粮愚弄某些人的脑子吗?

    哼,她偏要世间的所有人都知道,对于儿子的这个大胆荒唐的记忆,她这个疼爱儿子的母亲是有多么支持。

    治愈以后,因为他的溺爱而造成的所有问题,不管怎么讨论都会多出一层情有可原的因素来,反倒是一意孤行,导致两位众臣晕倒在大殿之上的皇帝,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为了留下这样的可能的发展方向,她必须痛痛快快的给出这批钱粮。

    赵祯万万没有想到,刘太后竟然会如此爽快的答应自己,当然他更不知道刘太后的心里究竟占有着怎样的计划。

    这个计划甚至连赵元俨都不可能看透猜透,甚至也没法防范。

    即便是白永安,心思也不会缜密到这个程度来,而他也不可能想到太后的心思可以有这么细腻。

    只有曹利用知道,这还不是太后的最高水平。

    因此天还没亮,母慈子孝的说法就开始在汴京城里流传。

    甚至赵祯出宫的路上都无意当中听到了一些。

    他确实到那时也没明白太后究竟在想什么。

    倘若真的只是疼爱自己的话,那么之前所做的种种又是为了什么呢?

    赵祯总感觉,有一种悄无声息的危险正在临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来自石中立的信件,改变了赵祯的所有想法,那个家伙已经亲笔提字,给还没有动土开建的中立学堂写了一幅牌匾。

    牌匾被很快地挂在了玉津园,附近的乡村当中,因为有许多人生计都着落在城里的缘故,所以对城中的消息也较为灵通。官家要在玉津园办学的传言,早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就连那称月亮的震撼事件也被人添油加醋的,说的到处都是。

    在这种背景之下,老百姓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这所学堂当中求学。

    至于这所学堂是叫中立学堂还是叫什么偏袒学堂,那根本就不重要。

    但石中立还是侵害于自己名字所带来的巨大号召力,虽然有些自欺欺人,但因为那些老百姓也不知道该夸奖些什么,在看到牌匾之后,那些略微还认识几个字的,自然就找到了可以用来承载他们夸奖的客观存在。

    不过这所学堂的收费可并不低廉,比起当时已经出现的某些私塾可能贵了五成都不止。

    但是教育投资这种事情,在当时的达官显贵看来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京城百姓们的思想也因为长年的耳濡目染,早就已经达到了类似的前卫地步。

    所以颇有一些人是愿意在这方面出钱的。

    而且因为古代教育参差不齐的缘故,即便让他们单独去请些西西先生来,恐怕也不见得能把自家子弟教得多么好。

    反而是有皇帝坐镇的学堂,更加值得他们信赖一些。

    但是虽然来报名的孩子很多,但家长们很快就得知了一个极为失望的消息。

    因为学堂初见的缘故,师资力量并不雄厚,所以能招收的学生也是极其有限的,以避免授课质量的下降。

    这是明摆着走精英教育的路线了。

    不过路线问题可不在家长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只关心怎么才能把孩子们塞进去。

    这件事情学堂还没有给出一个定论,因为几个话事人需要短暂的商量一下,最后由仍然还身在番坊的白永安传来办法,他希望能够简单的举办一场入学招生考试。

    招生考试排名前列的学生,无论男女都可以入学。

    这一点引起了小小争议,但白永安在赵祯心里还是颇有地位的,何况作为高中生的赵祯,潜意识里不能适应没有女同学的教室。

    因此这一条最终还是被通过了。

    于是招生考试被积极的准备起来。

    今天的报名也顺利的变成了对招生考试的报名,凡是前来报名的人都可以免费领取刚刚刻录出来的一份教科书。

    这是白永安最近才刚刚写出来的。

    就连番坊当中的孩子们也没有开始用。

    这本书有五百多套,今天来的孩子还不到三百个,因此即便到了晚上也还没有完全发完。

    不过这场入学考试被改造了三天之后,所以第而天之后才来报名的人是肯定无法拿到指导教材了。

    虽然刻书坊的微博用最快的速度又送了一批过来,但因为某些消息的传出,让这一批书也迅速的被发放了出去。

    赵祯万万没有想到,白永安的号召力竟然已经大到了这种地步。

    但她很快就在石景润道提醒之下释然了,毕竟是可以给月亮称重的学问,倘若没有人趋之若鹜的话,那大宋的学风恐怕是有问题了,虽然这样也显得很功利。

    但赵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又一批书籍送来之后,他给自己留了一本,并且大体翻阅起来,忽然他发现白永安这个穿越者,竟然在这套指导书籍当中,插入了很多中学的课本知识。

    里面不但包括明朝人熟悉的语文,数学,历史,还包括他们不太熟悉的化学、生物、物理,甚至连体育、美术的部分也都有,最为吊诡的是,白永安竟然连计算机都没有放过,难道他想在宋朝这种生产力水平下,复制第三次工业革命吗?

    赵祯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他手一哆嗦,险些把书掉在了地上。

    周围好像没有人看到,他又赶紧把书捡了起来。

    但这一次可能是因为他的动作太大了,站在旁边的石景润终于注意到了。

    他走过来,低头看了看,忽然笑道:“小员外也想亲自参加招生考试吗?你已经年满十六了,按照白先生的那套规定,早就已经过了招生的年限标准,所以你只能是特招入学,刚好您的情况也很适合特招入学。”

    赵祯知道石景润所说的那套规定,恰巧就是写在这部报考指导书籍当中的内容之一。

    他刚才还翻到过。

    按照白先生的想法,学堂一开始只会招收一些低龄儿童,做一些基础教育工作,比如说认认字算算术之类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招生题目也不会太难——虽然大家都用统一的教科书。

    但再过几个月,学堂就会招收一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而且是要求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前来学习。

    那个时候的招生考试就会难上很多,几乎有可能包括书中的每一个内容,甚至还要考一考学生平时的积累。

    还有一次招生考试,大概会在明年的一二月份进行,那时候会招收一些年龄偏大的孩子,考的内容就会变得五花八门,但依旧以这套参考书为主要内容。

    那个时候招收的学生,可能会经过比较严格的职业培训,然后就成为校办企业的一员。

    只是那个阶段光出题任务就会变得极其困难,甚至白先生也有些晕晕乎乎,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样具体落实那一步的操作。

    不过,从时间上来看那是小半年之后的事了,赵祯不认为有必要为那样的事情太过担忧。

    毕竟眼前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他要不要彰显一下宫廷和那些孩子们一同去考试。

    不过他后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那群孩子的年龄根本没有他大,如果他也去一起考试的话。肯定会轻轻松松名列前茅,到时候坊间恐怕就会有传言,说皇帝竟然在考场上公然欺负一群孩子。

    这样的小小罪名,他赵祯可不准备扛下来。

    倘若能够避免的话,那最好还是避免掉好了。

    三天之后,一群最大不能超过14岁最小却没有限制的学生,冲进了这座小小的皇家园林之中,他们在老师的陪同之下,同时也在皇帝亲军的监视之下,从监考老师的手中接过了试卷。

    试卷在提前准备好的桌椅板凳上开始作答,当然陪同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携带自己认为合适的桌椅板凳。

    反正玉津园大的很,这次报名的人虽然接近五六百,但也不需要担心放不开。

    不过百密总有一疏,因为此次考试的时间实在过长,尤其是众多科目都是孩子们见所未见的,所以他们在作答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抓耳挠腮,摇头四顾之类的现象,甚至有人还敢公然抄袭抢夺试卷。

    结果这次的监考秩序变得非常难以维持。

    就连皇帝亲军——那些班直侍卫们也不得不加入到了监考老师维持纪律的行动当中。

    最后,根据不完全统计,差不多有150多个孩子被监考人员抱了出去,交给了他们的父母,可见这仓促之下组织的所谓入学考试,确实成为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滑稽事件。

    但让人非常不解的是,白永安在进行了简单的阅卷之后,就宣称对这次参考人员的基本素质非常赞赏。

    他甚至准备加大录取的名额。

    消息传开之后,很多人都欢欣鼓舞,觉得好像是他们自己求学成功了一样。

    数天之后,真正的录取榜单发布,家长们终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名字,也终于确信了他们的孩子能和一位大师。好好学习,在这种无量前途的感应之下,他们的兴奋程度就更加难以言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