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锄清 > 第九十四章:古柘(3)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然则孤王地贫,军费紧张,是以,自明日起,进出城池者,但穿异服,皆收取三枚铜钱,以资军费,留发辫者,收两文资军费……”

    ……

    朱慈炯曾经读过一首现代小诗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他倒是想要改两句——只要金钱到,随你任逍遥。

    个人的自由他不干涉,但是,他的自由,除非将他干掉,否则谁也不能干涉!

    ……

    牛二娃带着两百兵卒,前往二郎庙乡去了。

    张若泰说那边都是山区,大山直耸入云,道路很是难行,如此一来,使得二郎庙那边几乎就是化外之地。

    甚至,除了盐铁之外,那个地方也不大和外界来往……

    朱慈炯有了猜测,那传令兵怕是凶多吉少了。

    于是,就派遣牛二娃前往二郎庙而去,张若泰随军给他带路。

    对于一个地方乡堡,朱慈炯并不在意,他部的火枪已经达到了一半的比例,对付一个地方小蛇,若是牛二娃这个跟着他一路从京师辗转返回的十九骑士之一,竟然都搞不定……

    那么牛二娃也就不要在军中混了。

    朱慈炯带着五百兵卒,让近两千本地乡老、保长跟随,却是朝着博望而去。

    博望乃是方城张氏的发家之地。

    此地在汉时连出两个大人物,甚至,白水张氏的崛起,都是因为方城张家。

    只不过,后来的方城张氏,渐渐地没落了。

    甚至,不得不依附在南阳张家的羽翼下。

    郡望制度,在后世人眼中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只会对于某人夸夸其谈祖先的荣光,很是反感。

    实际上在古人眼中,这样依附于大家之下,却是有着好处的。

    在草菅人命的时代,有一个显赫的背景,会少了很多磨难。

    这也是为什么郡望制纵然在武蠢货掺水世家之后,郡望制名存实亡,却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博望已经衰败。

    南阳虽然是南船北马的中点,境内更是有赊店、紫荆关这两个河南四大名镇之二,但是,一些古城的衰落,却是无可避免了。

    (河南省四大名镇赊店、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

    博望街道狭小,屋檐低矮,甚至行人稍不注意就会碰到了屋檐,但是,境内却有白马寺、一步三眼井、四步三孔桥、张骞桥、火烧博望坡古柘刺树等汉唐古迹遗存。

    一株浑身漆黑,两三人方能合抱的柘树,耸立在官道之畔。

    朱慈炯弯腰对着古树长拜。

    众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位据说是前明遗子的三殿下,究竟要干什么。

    有人推了推博望镇的三个乡老,推了好几下,那三人才站了出来,有人开口道

    “王,大王,这是石柘树,据说是诸葛亮当年火烧新野的时候,唯一活下来了的,俺们,也不知道这个说法准不准……”

    朱慈炯笑了笑,准不准又何妨?

    他所要的只是一个表态而已。

    况且,柘树出了名的生长缓慢,纵然百十年的柘树,也不过是胳膊粗罢了!

    这个柘树生长的直径已经突破了两米,甚至,秋风下,还有红色的柘树卵形树叶,挂在十来米高的枝头。

    朱慈炯开口道“当年汉室孱弱,刘备领军新野,为了阻断曹操追兵,一把火烧了此地,烧断了曹操追兵,此后才有了汉室延续五十年之事。”

    众人半信半疑。

    毕竟这只是一个传说,对于这里究竟是不是当年的古战场,谁也说不准啊!

    朱慈炯让人拿来铁铲,在地上开挖起来。

    不过几米深,就挖到了厚厚的黑色土层,仔细辨认,还有没有烧过的碳状树枝……

    众人大哗。

    难道此地当真是火烧博望的所在吗?

    有人只顾着想着表面的问题,有人却是想的更远。

    当年的刘备乃是汉室宗室,他为了汉室的而起兵天下。

    今日眼前的这一位,据说乃是朱明崇祯三太子。

    甚至,听说白水张氏和李氏,都认可此事!

    那么,朱慈炯的一举一动,就值得深思了!

    朱慈炯深吸一口气,面向众人,他缓缓道开口,话语却清晰的传到了众人的耳畔

    “孤王本乃皇明后裔,天下动荡,孤王逃入南阳时,弘光朝已经建立。

    况且,彼时清兵掌控江北,襄阳一线又是农民军所部。

    为了天下计,孤王只得隐忍不出。”

    众人彼此面面相觑,这朱慈炯可真能忍!

    朱慈炯继续道“古柘傲然挺立,见证了天下兴衰无数故事,今日孤王当着诸位乡梓的面,在此立誓——只要朱某人一息尚存,必然以推翻鞑清,恢复华夏为己任!”

    乡绅们彼此互相看着,朱慈炯的意思,他们自然明白了,这是在逼着他们宣誓效忠呢!

    只是……

    这一坎,谁也不愿意迈过。

    清廷势大,没看到那些朱家南明皇帝都失败了啊!

    若是他们大庭广众之下宣誓效忠了,一旦此人失败,他们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朱慈炯面带微笑的看着面前的乡绅,而周围的兵卒,却已经扶上了手中的刀把。

    “莫不是诸位乡贤都还记挂满清不成?”

    朱慈炯轻笑一声,话语里有着说不出的寒冰

    “孤王矢志匡扶华夏,恢复汉家江山,莫不是诸位不认可否?”

    他犹若实质的目光,在众人脸脸上扫视着。

    而周围的士卒,却是齐刷刷的迈进了一步,甚至有人已经半抽出了手中的大刀。

    “大、大王、说笑了,我,我们愿意献上钱粮……”

    有人扛不住了,当即开口表示愿意资军。

    朱慈炯冷笑一声“诸位都是乡里豪杰,那是走路带风,说话带钉的人物,莫不是在这等光复汉家江山的大事上,却是要做了小娘养的?”

    他瞥向了人群里一个穿着藏青色衣服,头戴黑色帽子的男子

    “吴保长,你以为呢?”

    被朱慈炯点名的,是一个村子的保长。

    别看这只是一个村子,实则还真的有几分历史。

    他所在的那个村子,叫做汉王台!

    此地,本是光武帝当年封坛拜将时留下的高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