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玄幻魔法 > 大宋有种 > 第三十六章 魏府男儿,随孤杀贼!(求收藏,求推荐)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大名府内城的西安门外大街上,这个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聚集了怕不下三四万人,从高处俯瞰,那就是黑压压的一片啊!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逃难来的穷苦百姓,衣衫破旧,扶老携幼,看着就挺凄苦。但是也有一些穿着长衣,带着各种士子巾或乌纱帽的士大夫站立在靠近西安门的地方,一个个昂首挺胸,看着就特有精神。

    而站在西安门外这一片的,则是清一色的“绿袍子”足足二三百,其中还有不少白发老翁,或是拄着拐杖,或是让子孙搀扶着站在最前面。这些白发绿衣小文官是宋朝官场的一大特色,称为“特奏名”进士出身。所谓“特奏名”,就是那些考了许多年会试,每次都名落孙山,又少年才子考成了个老爷爷的家伙,官家看他们可怜,就特赐一个进士安慰一下。

    当然了,特奏名进士和正经的进士在仕途上没得比,特奏名进士一般就给个九品芝麻官应付一下,当个几年就退休,也算当过官了。这号人在开封府的朝堂之上是见不着的,一般都在地方上当个小小的学官。但是在河北这里,“特奏名”进士基本上就是士绅阶级的代表了。

    因为宋朝的河北、河东、陕西这些地方的读书人考试水平比较差,每次科举都是倒数的存在。而且这些地方距离开封府也不远,足以让那些过了发解试的大地主一次次的进京赶考。

    一般五次六次落榜之后,就能求个特奏名,然后回去把持乡里,当个士大夫了!

    由于宋朝没有举人和秀才这两个固定的功名。在宋朝通过发解试就算举子,有资格去考一次会试。一般情况下不能“免解”,所以过一次发解试只能考一场会试,考完之后也就没有举子身份了。所以在宋朝,举子是没有什么免税免役的特权的,更不用所谓的秀才了那不过是民间对读书人的尊称,并不是官方认可的功名。

    所以宋朝对读书人的种种优待,也是从读书人出仕任官开始的,其实就是对文官的优待。而特奏名进士虽然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前途,但他们却是高贵的士大夫阶层的一员。

    在正牌进士不大多的河北、河东、陕西,他们甚至是士大夫阶层的中坚!而能够考上许多次会试都不过,最后考成了特奏名进士的人,也多是世家大族出身。要不然也不可能花费几十载春秋在考试上面啊,而且地方解试也不是那么容易过,要真是寒门学子,也很难连着多次通过发解试。

    可别以为发解试的难度很低,一州一府的学子都盯着那点过发解的名额呢!而且大宋朝廷对会试盯得很紧,搞舞弊的难度较大,而对地方发解试盯得比较松,中间的猫腻也就多了去啦!

    能一次一次的通过发解试,再一次次的进京赶考,最好把自己考成一个白头翁,拿下些科举安慰奖(特奏名进士)的士子,怎么可能没有身家和背景?

    所以当蔡懋站在西安门城楼上往下一看,都有点做贼心虚了——那么多的“绿袍子”和士子书生都来了,这是要向大王揭发本官贪赃枉法的事情吗?可本官也没贪多少啊!

    赵楷也看见蔡懋一脸心虚的模样了,他马上就明白了——外面那些人都是来告御状的,告你这个判大名府事贪赃!看看,那么多人来告,你到底贪多少啊!本王可不能包庇你这个大贪官,待会儿一定要亲自去抄你的家!

    “来人呐!”赵楷双手叉腰,脸色阴沉,已经扮上铁面无私赵青天了,“去把下面穿绿袍子的官人都请上城楼,本王要亲自问话!”

    “喏!”

    “得令!”

    王朝、马汉是没有的,领命的黄无忌和向克,两个武官都手按剑柄,大摇大摆的下去了。没一会儿,就领着二百多绿袍子官员上了城楼。

    大名府内城的城门楼子是非常高大宽阔的,上面都能跑马,足够让二百多绿袍子官员列队行礼。

    赵楷则是一身圆领窄袖长袍,披着件裘皮边的披风,腰带上挂着宝剑,大模大样的在一张圈椅上坐了,看见绿袍官员们都行过礼了,就沉声问“尔等是来告御状的吗?状告何人?”

    告御状?

    那二百多绿袍子都是一愣——他们是来请愿的,不是来告状的。虽然这两者差得不多

    看见下面的人不说话,赵楷更加确信他们是来告蔡懋的,于是瞄了眼这个脸色铁青的贪官,沉声道“孤王铁面无私,不管你们状告何人,本王都会秉公执法,绝对不会徇私的!”

    真的吗?

    这二百多绿袍子可不信如果他们现在算是在告御状的话,那他们状告之人好像就是河北兵马元帅,郓王赵楷本人了!

    “你们到底状告何人?因而都一言不发了?”赵楷看他们都不言语,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就在这时,有四个比较年轻的绿袍子官员已经壮着胆子,越众而出了。

    赵楷一看,已经见着熟人了,“咦,你不是张德远吗?怎么来大名府了?是不是知道本王就人河北元帅,所以前来投效?”

    原来站出来的正是张浚、陈东、胡寅、邓肃他们四个今天的这次大请愿就是他们四个张罗起来的。

    不过因为赵楷到底大名府时日尚短,而且主要精力都摆在整顿军队上,没有插手地方,更没有把自己带来的前任亲事官都派出去当特务,所以他并不知道有几个开封府来的爱国志士正在煽动大名府的舆论反对议和。

    另外,赵楷和张浚早就认识了。他们俩都是政和八年的进士,而且两人的年纪也差不多。所以在政和八年的时候已经结交过了,只是张浚知道赵楷的身份后,为了避嫌(结交亲王是臣子的大忌),所以疏远了赵楷。

    “大王,臣张浚是开封亲征行营使司的勾当官,是为了筹办军粮来大名府的。”

    什么?来大名办军粮?赵楷心说自黄河北流后大名这边隔三岔五就发趟洪水,哪有余粮可供开封?

    赵楷正发愣的时候,陈东已经手捧着请愿文书,上前一步了。

    “臣陈东,也是亲征行营使司的勾当官,和张德远同来”陈东吸了口气,“臣等今日会同大名府的父老、士绅、在乡官人前来西安门外,是为了向大王请愿!”

    “请愿?”赵楷瞄了眼蔡懋,见这家伙正在擦汗,心说冤枉你了,原来你是个好官。可你为什么擦汗?天又不热

    赵楷收回了目光,看着眼前的几人问“你们请什么愿?”

    “我等想请大王不要和金贼议和而专心抗金!”陈东大声道。

    一旁的邓肃和胡寅也齐声大喊道“我等愿和大王一同,与大名府城共存亡!请大王绝议和之念,坚抗金之心!”

    他们俩嚷嚷完了,后面那二百多绿袍子官人也一起大喊“我等愿和大王一同,与大名府城共存亡!请大王绝议和之念,坚抗金之心!”

    赵楷闻言当然大喜,连连点头道“好好,诸位果然都是魏府男儿(大名是魏博镇节度使的驻地,因此又称魏府),孤王准尔等所请,明日便领尔等出城讨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