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贤相 > 第五十四章:人心天下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温州城,看似平常的清晨。

    难民们熬过了有一个寒冷的夜晚之后,纷纷起身,朝着放粥铺子前去。

    今天的放粥铺子,似乎有些不同。

    以往的铺子,大多是各个大户人家自己的家丁维持秩序,今天却多出了两个官兵。

    城里的难民虽然觉得奇怪,但终究没心情考虑这些官兵是干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填饱肚子,比思考没用的东西要来得实在太多。

    “今天怎么还有馒头?”一个难民接过粥碗,忽然发现对方竟然还发了一个馒头。

    那人听到他的问话,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这边正在排队放粥,每个铺子前面,两位官兵一人拿着铜锣,一人拿着像是大喇叭的东西。那官兵忽然“哐”的敲了一声铜锣。铜锣声音响极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另一位官兵,清了清嗓子,对着那个大喇叭喊道:“各位,注意了,各位注意了。今天早上这顿粥和馒头,是各位在城里吃的最后一顿。”

    话音刚落,底下瞬间闹翻了天。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赶我们走?这是要赶尽杀绝?

    难民们群情激奋,眼看着就要朝着两位官员动手了。

    幸好那拿着铜锣的官员急切的敲了数声,这才将人声鼎沸的难民们的声音压下去。

    “听我说完,听我说完!老子说话呢!听我说完!”那官兵喊了好几嗓子,难民们这才压下情绪,眼中冒火的听着官兵发话。

    “但是,我们不是再也不管你们了。现在咱们知州府有新的政策,嗯,政策,这个政策,就是为你们这些难民定的。听我说,这个政策,不仅仅是针对城内的难民,也包括了城外的所有难民。所以,我说这是最后一顿,是因为一会儿,你们就要去城门口,听我们军师讲话。”

    “你是想赶我们走对不对?一定是这样!我们才不会上当呢!我们绝不出城!”人群之中,有人大声喊道。

    那人一喊,顿时带动了所有人的情绪。

    官兵敲了数声铜锣,这才再次压下来。

    “不是赶你们走,我们大陈朝廷,绝不会做出如陈三枪之叛军所做出的畜生事。你们都是大陈的百姓,大陈只会优待你们,绝不会放任你们不管。今天让你们出城,也是不想让你们一直在这里无所事事,每天只能领这么一点的粥,食不果腹。我们朝廷是向着你们的,我们希望你们能够过得更好。所以,我们想要将城内城外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给你们指一条明路。难道你们满足于现在这样露宿街头无家可归的状况吗?难道你们真的不想重新有一个自己的家吗?我们大陈朝廷,会尽力帮助你们,会给你们重新找一个,你们满意的家!”官兵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这段话让那些难民陷入了沉思。

    是啊,谁想每天这样苟且度日呢?谁不想要一个自己的家?

    “你说的都是真的?你们不是要赶我们出去?是想给我们安置一个新家?”难民中,有人动摇了。

    “没错,相信朝廷,相信大陈。我们绝不会放弃我们的百姓,我们想让我们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希望大家配合一下。你们且想想,你们在城中过得不好,城外的那些人,难道就会过得好吗?朝廷让你们出城,是想将城内城外所有人的问题都解决了。相信我们,相信朝廷,相信大陈!”官兵用尽力气高声喊道。

    这番话,终于打动了这些难民。以往的朝廷官兵,何曾说过这样体贴的话?我们的百姓?我们的朝廷?相信朝廷?相信大陈?这样的话,以往从未说出过,官与民,向来都没有情分可言。

    然而此时官兵说出的这番话,却着实感动了这些贫苦百姓。

    他们感受到,大陈朝廷,真的将他们当作了自己人。我们,是大陈的人,大陈是我们的天。

    于是,他们动摇了,他们开始相信官兵说的话,最终,同意出城。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温州城各个放粥铺子前,每一个官兵说的话差不多相同,效果,却一个比一个好。

    站在城墙之上,苏尘看着城中百姓井然有序的慢慢出城,不禁笑了起来。

    “苏军师,您这一招,实在高明。”在苏尘身边,站着一个比苏尘稍稍大上几岁的年轻人。这年轻人一身推官打扮,头戴乌纱帽,留着细细的两撇胡子,看起来要比真实年龄大上几岁。此人名为虞子岩,乃是温州府推官,温州知州陆恒的得力助手。这一次苏尘提出难民处理计划,需要许多人手,陆恒便将虞子岩派给了苏尘。

    此时虞子岩看到苏尘这一招效果显著,不禁感叹道:“那些难民,平日里官兵们无论怎么说,都绝不会出城,宁可死都要死在城里。没想到你只是教给他们一段话,难民竟然就言听计从。佩服,下官实在佩服。”

    苏尘笑了笑,道:“我只是个平头百姓,身上可没有一官半职,虞推官叫我名字就好。”

    “不不不,下官不敢。下官实在佩服苏军师,只是下官不知,为何您的那段话,就能够让这些百姓乖乖出城呢?”虞子岩问道。

    苏尘叹了口气,道:“其实自古以来,百姓是最最容易满足的,无论哪个朝代,无论是前朝还是大陈,只要朝廷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他们就会感恩戴德,痛哭流涕。此时这些难民,最需要两样东西,一是粮食,二是关心。粮食我们一直都在给,但关心,他们却总是感受不到。所以,只需要让这些难民对大陈朝廷产生认同感,他们就会听命于我们。所谓认同感,其实更简单,多喊几句口号,多用几次‘我们’,而不是‘你们’,他们就会以为,大陈朝廷是关心他们的,他们和大陈朝廷是一伙儿的。就是这么简单。”

    “多喊口号?多用几次‘我们’而不是‘你们’……?”听到苏尘的话,虞子岩不禁陷入沉思。

    古往今来,官员们虽然被称为“父母”,但无论是多大的官,可从来没把百姓当成子女。无论什么朝堂之上,小到衙门,上到京兆尹,百姓告状,都要跪下磕头,大喊青天大老爷的。如此一来,百姓与官员自然产生一丝隔阂,这种隔阂就是,百姓感觉不到官员们对他们的呵护。即便大多数官员只不过是秉公办理罢了。

    这就像是许多公务员被投诉一样,公务员们只是秉公办理,但是在老百姓们看来,缺少人情味,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只是二十一世纪,百姓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大陈的百姓,却只懂得逆来顺受。

    逆来顺受惯了,当忽然有一天,朝廷的官们对他们说,你与我并非对立的,你与我是一起的时候,他们心中便会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

    这便是“我们”二字,对这些难民产生的巨大影响。

    “这就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苏尘微微一笑,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