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贤相 > 第十八章:自古来灾多无妄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前文说过,苏家此代有两个儿子,老大苏运,年仅三十,便以官至刑部尚书,从一品的大官。而老二苏启,年仅二十九,官至兵部侍郎。侍郎和尚书只差一品,但这一品之间,却又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一品官和二品官,差距是你想象不到的大。

    苏运当官,走的是正经的路子,参加科举,高中榜首,其才华当代无人能出其右。如果苏运只是苏运,三十岁的他,也许能够爬到京官的地位。但是苏运乃是苏家之苏运,自然便不是普通状元所能相比的。苏运官途极为顺利,于是在三十岁,来到了刑部尚书之位。

    苏启的官当得要比他哥简单许多,凭借苏家的影响力,苏启未曾科举,便来到了兵部当差。他文采不怎么样,但是鬼主意很多,而且眼力见也很不错,所以二十九岁,官拜侍郎。不过如果真的论起来,苏启能够当兵部侍郎,还是靠着苏家的家大业大,以及他哥的不懈努力。

    苏启不会作诗,这事情文宗也是知道的,所以此时看到苏启竟然真的有准备,那也是惊喜万分,立刻让苏启给他念上一首。

    苏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宇修和苏家的恩怨,由来已久。当初王宇修借苏尘之名,污蔑苏家之清誉,被苏家轻松化解。虽然并未造成什么实质损失,但苏运和苏启对这个迂腐的老头很是讨厌。

    故此,当王宇修洋洋得意念完了诗,落座时,苏启便很不屑的哼了一声。这一声,苏启并未遮掩,王宇修听了个真切。苏启以为,王宇修不会当回事,谁知道王宇修反将一军,将苏启给抬到了台前。

    文宗又极为配合的问了一句,苏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苏启踱步出来,干咳几声,便要念诗。苏运在旁边全看在眼里,他瞪了苏启一眼,起身对文宗道:“皇上,家弟实在不怎么会作诗,还是别让他献丑了吧?”

    文宗摆摆手,笑道:“苏爱卿虽然不会作诗,但勇气可嘉,朕十分欣赏,上元佳节,就是图一个开心,不打紧的,不打紧的。”

    文宗都已经如此说了,苏运也不好说什么,他又瞪了苏启一眼,重新落座。

    苏启自然看到了苏运的“死亡凝视”,但此时他也不能说什么。脑子极速旋转,苏启左挪右晃,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他抬起头,忽然看到殿外天空上,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

    有了!苏启急中生智,吟诵道:“抬头瞧见一月盘……”说这话的时候,苏启抬手指向殿外的月亮。

    “……圆圆好像一汤圆。”苏启又双手画了个圆,作汤圆状。

    只此一个动作,旁边的人顿时哄笑起来。文宗也忍俊不禁。

    “真笨啊!”就在文宗旁侧的柱子后面,有人叹了口气,骂道。

    这一声挺清楚的,前面的官员都听到了。大家下意识往那柱子看去,这才发现,不知何时,那里站着一红一黄两位曼妙的倩影。不用说,那自然是景平公主和苏采薇了。两个人本在殿外,直到廷对开始,这才偷偷溜进来看热闹。大家都在关注殿内的动静,反倒忽略了这两个少女。

    苏启听到自己妹妹的“夸奖”,不禁翻了个白眼。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已经糊弄了两句,那便再多糊弄两句,也没什么。

    只见苏启接着说道:“若问汤圆什么样,就看天上一月盘!”

    文宗听罢,拍手赞道:“好,好,好!苏爱卿作的好啊!哈哈哈哈……”这笑声是一点也没藏着,百官也哈哈笑了起来。直把苏启臊得个满脸通红。

    王宇修看到这个情况,不禁冷笑。

    苏运扶额长叹。这个苏启,别人都是爱出风头,他还真是爱出洋相啊。

    苏启念完了自己的诗,回身坐回到吴宇龙身边。吴宇龙眯着眼睛给了苏启一个大拇指,道:“这诗不错,有我当年的风采。”巧得很,作为兵部尚书的吴宇龙,作诗的水平也很有限。

    苏启哼了一声,不说话。

    苏运见大家笑够了,慢慢走出来,对文宗道:“皇上,家弟刚刚实在献丑了。”

    文宗笑道:“哎~~哪有,苏爱卿的诗别具一格,旁人还写不出来呢。”

    苏运道:“微臣愿赋诗一首,以愉皇上之乐。”

    文宗知道苏运作诗很厉害,于是点头道:“好,苏爱卿平日里也不怎么作诗,去年上元,你也未作诗。今日能听你作诗,倒也是一个意外。看来以后上元节,每次都得让你那个弟弟上来念一首诗才行啊。”

    文宗这话,又是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待笑声听了,苏运清清嗓子,缓缓吟诵道: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妈个鸡为啥我找到的都是唐朝人的诗?)

    这首诗文采并不如何高,也不甚是炫耀文字技巧,比之王宇修的那首,要逊色不少。不过比起苏启的诗,可是高尚不知多少。苏运虽作诗十分厉害,但平日里并不喜欢炫耀,前几年的上元节,苏运都未曾参与廷对。今日是弟弟献丑,哥哥挽尊。否则苏运也不会开口作诗的。

    然而虽然文采不高,但这一首诗,也是不错的。文宗赞叹的点点头,道:“苏家大公子,自有大文采。”苏运正儿八经考的科举状元,岂能无才?

    苏运说完,挽回了苏家的颜面,便回去重新落座。自此之后,又有许多人起身作诗,良莠不齐,有的赞月,有的赞文宗,有的赞大陈,也十分精彩。

    文宗听完这些诗词,满意的点点头。回头看看康王,问道:“八弟,这上元廷宴,你也很少参与,此次廷对,可有佳作?”

    陈诰回道:“皇上,王弟乃一介武夫,实在不怎么精通诗律。还是别在这里献丑了。”

    文宗点点头,道:“那也是甚为可惜了。”他转而又看了看福王。福王不学无术,也没什么大本领,让他作诗,估计也就能说出个“抬头瞧见一月盘”这种打油诗了。

    最后,文宗看了看秦宇,道:“秦爱卿可有佳作?”

    秦宇早就料到文宗会点到自己。秦宇虽会作诗,不过和苏运一样,从来也不曾显露。上一次作诗,还得追溯到四海楼题词呢。自从成为文宗身边的红人后,秦宇做事要比作诗更认真。

    秦宇听到文宗问自己,想了想,看了一眼陈诰。

    陈诰被秦宇这一眼看得莫名其妙,不知秦宇什么意思。

    只听秦宇悠悠说道:“皇上,微臣确实没什么好诗佳作。”

    文宗闻言,十分失落。

    不过秦宇紧接着说道:“……不过,微臣可以推荐一个人,这个人作诗一定十分精彩。”

    文宗好奇道:“哦?是什么人?”

    秦宇道:“此人乃是新晋扬州第一才子,苏尘苏子清是也!”

    “苏尘?”陈诰哎呀一声,差点将他给忘了。不过转念他又疑惑起来,怎么秦宇会知道苏尘呢?

    “苏尘?”苏运和苏启同时惊呼,这个人,他们两个没见过,但却听过。毕竟当初王宇修,便是以苏尘来污蔑苏家的。

    “苏尘?”王宇修奇怪不已,他此时才知道,原来苏尘也在这缉熙殿中。

    “苏尘?”柱子后面的景平和苏采薇对这个人印象很深刻,毕竟刚刚才听那人胡扯了一番。不过,那人会作诗吗?景平和苏采薇对视一眼,对此很是好奇。

    “苏尘?”文宗念了一遍这个名字,想起那一日,苏尘在待漏院舌战王宇修三人的场景,他对这个少年,很有印象,也很有好感。

    “苏尘?”百官念叨着,并不知晓这是个什么人物。

    “苏尘?这名字挺熟悉啊,这兄弟挺倒霉的,竟然让秦相爷点名出来作诗。这要是没做好,那可真是完蛋了。苏兄,你说这个人……”赵守义喝着米酒,笑嘻嘻的对苏尘说话。一回头,发现苏尘愣住了。

    “苏尘?”苏尘啼笑皆非,道,“我不就是苏尘吗?”

    “啊!”赵守义猛然醒悟,对啊,自己面前这位,不就是扬州苏尘吗?

    苏尘苦笑,在文宗的召唤下,缓缓起身。

    唉,这可真是无妄之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