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有田 > 第九章 压面条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小溪的灵识经过这两年的修炼,已经突破第一层了,能用精神力收播1亩地或采摘10颗果树或控制某个东西一小时。空间时间与外面时间成2:1。

    在灵识得到一定的收获后,她尝试着在空间外面使用,发现一点用都没有,在空间里却起作用,后来才发现,这灵识必须得依靠灵力才能使用,现今的地球上根本就一丝一毫的灵力都没有了。

    上山后,小溪开始控制工具砍树了。

    忙碌了一个小时后,小溪的精神力被榨的一干二净,脑袋都有些晕沉沉的,就回到木屋摘了些樱桃,边走边吃。

    水果挂在树上,熟了之后不采摘也不会掉落腐烂,小溪一直觉得从树上刚采摘的最新鲜,所以水果成熟后就由它挂着。

    穿过菜地,又走了一小会儿,小溪停在一个一米深,三米长三米宽的大坑边,“天呐,这什么时候才能完工呀?”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离菜地不远处,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小溪打算挖个十米乘十米的大池塘。虽然空间有个湖,但也不知道深浅,而且湖太大了,所以小溪准备挖个大池塘养点鱼什么的,而且她还打算把这附近都改成水田,也方便灌溉。

    毕竟精神力使用时间有限,小溪的计划就是一天砍树一天挖土,哎,山上的树才砍了十来亩地儿,这山可是有百多亩地呐,池塘也现在才刚开始挖。

    哎,啥时候才是个头呀!吃完手里的樱桃后,小溪拍拍手出了空间,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开始睡觉,耳边传来弟弟吧唧嘴的声音。

    第二天,大概早上7点多,小溪就醒了,推了推旁边的小屁孩,“弟弟,快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了,快醒醒。”

    陈玉彬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揉了揉眼睛,瓮声瓮气地说:“姐姐,什么时候了?”

    听着弟弟这可爱的声音,简直是爱的不要不要的,实在受不了了,小溪捧着陈玉彬的脸“吧唧”就是一口,心说这可不能埋怨我,实在是太可爱了。

    陈玉彬长相偏向陈妈妈,皮肤白嫩,脸蛋圆润,刚睡醒,现在脸蛋还红扑扑的。

    感受到姐姐的爱意--一脸的口水,不甚在意地用胳膊擦了擦脸,看来是习以为常了啊。伸直胳膊,冲小溪撒着娇,“嗯~姐姐拉我一下。”

    “赶紧起床,小懒虫,羞羞羞,起床还要我拉你。”虽然嘴里这么打趣儿,小溪还是伸手把弟弟从床上拉起来,拾掇好床,带着弟弟就出门了。

    从小溪家后门出来就是幺爸家的院坝了,幺爸家修的也是土墙房子,一排六间屋,一间做厨房,一间做杂物房,在小溪们这儿叫厅房,厅房里一般放棺材、机器和工具等。

    在村里,一般老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家里就会专门请人做好棺材,刷上漆,在厅房里远离地面支起,寿终正寝的时候才不慌手脚。

    “婆婆,你在干嘛呢?”

    小溪牵着弟弟在放粮食的屋里找到了婆婆,不知道在忙什么。

    “哦,小溪、彬彬起来了,我在找这些纸壳子,等会儿包面(条)用。”说完还扬了扬手里的东西。

    为了防止面条断掉,通常会在外面包一层硬纸。一般像书的封面呀,挂历呀,还有一种尼农袋子。

    小溪想起来了,今天要去压面条,难怪睡到自然醒。

    “婆婆,我妈妈呢?”陈玉彬发现到现在妈妈还没出现,就很是疑惑地问。

    “你妈跟你爷爷背麦子去你大爷家压面条了,我回来拿东西,顺便叫你们起来,结果你们自己起来了。”

    陈婆婆把需要的东西找齐后,放到身后的背篼里,抱起陈玉彬,对小溪说:“小溪自己走哈,我抱彬彬,咱们这会儿过去。”

    “嗯。”小溪乖巧地答应到,“婆婆,我自己会走。”

    陈玉彬听到姐姐说这话,挣扎着下地,“婆婆,婆婆,你放我下来,我也自己走。”

    “听话,我们赶紧过去,你妈妈还要你去帮忙呐。”婆婆轻轻拍了下陈玉彬的小屁股,假装不悦道。

    看着一脸委屈的弟弟,小溪表示无语了,你什么都要争,有意思吗?

    今天,不止小溪们一家压面条,这一嘛,是家里刚收的新麦,大家都想尝尝新。二是,现在,压面的机器可是个大家伙,占了一整间屋子(要知道,在农村修房子,都是大间大间的,一般一间都是二十来平方),单独一家压面条,费电费时费人力。

    所以,就基本这一片人都约好,晒好麦子,待这天天儿好,就一起去压面条咯。

    前面就说过,小溪家在二队,队上一共有两家压面条的地方,大爷家离他们近,二分钟的路程,所以小溪家压面条一般就去他家。

    刚拐个弯,还没到地方呐,就已经听见这刺耳的机器声响了。

    “大爷,你又在编背篼呐。”从屋后拐过来,就看见大爷坐在院坝头劈竹条,小溪就上前打声招呼。

    大爷现在快七十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一般都是在家编些竹器,或去地里除除草之类的,像压面条这类重活都不会让他干的。

    因着两个孩子还小,就坐在院坝里,看着人们忙碌。

    晒好的新麦先要放到机器里打成粉末,这就成了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一些盐(盐的用途主要是增加面条的韧劲和耐煮,不加盐的面条在晾晒的过程中很容易断,到后面切面条和包面条的时候很是麻烦),揉成面团,放置一边发酵一会儿。

    一会儿之后,把面团放到压面机上。压面条的机器有一人多高,放面团的时候要一个人站在机器上放,一个人在下面接。

    压面机的上面呈一个斜槽形,斜面不知被用了多少年了,现在都被打磨的很是光滑透亮。

    斜槽的最上方、中间和最下方一边一个凹槽,明显是用来卡东西的。

    先在中间和下面的凹槽处放置两个像擀面杖的铁棍,打开机器,在上方放上面团,稍微施加点力气,面团就被挤压成面片,随着铁棍的转动,顺着斜面就到了下方的铁棍处,又再一次的被挤压,被带出斜面。

    这时站在下面的人,手里拿根木棍,把面片整齐地裹在上面,待所有的面团都被压成面片后裹在木棍上,就进行下一个工序。

    把最下方的铁棍换成带刀片的,按照人们的需求喜好分成三种,可切成细面、二刀面和宽面。

    将裹好面片的木棍放在最上方的槽里,开动机器,面片顺着斜面,从最下方顺着刀缝里出来,用根细长棍子接住,一般两次一挂面。

    挂好后,拿到院坝里的木架旁,这些木架有二米来高,横亘着的木条上均匀地分布着一些比木棍稍粗一点的眼儿,把挂好面条的木棍插在眼儿里。在木架下铺着干净的垫子,面条掉在上面也可以吃。

    待面条晾晒到一点水分都没有之后,把面条取下来,平铺在干净平整的地方,拿菜刀把面条切成20厘米左右长,用准备好的纸壳子围着面条裹一圈,再用绳子绑紧。

    弄完之后,把绑好的面条一把一把地整齐地码在袋子里(这里的袋子一般都是用完了的肥料口袋,在农村用完了的肥料口袋,是不舍得扔掉的,人们把内瓤取掉,再把袋子反复清洗干净之后,就用来装米面,装粮食),把口扎好,这样方便储存,吃的时候从里面一把一把往外拿就行了。

    一上午就只压好了两家的面条,现在在外面晾晒着呐,小溪家的麦子已经成面粉了,要下午才能成面条。

    “小溪,彬彬,回家做饭了。”婆婆拉着姐弟俩回家做饭,爷爷和妈妈还在大爷家忙碌。

    回到家中,婆婆就赶紧开始做饭,小溪帮着烧锅。啊,快7月份了,天儿是愈来愈热了,小溪在灶门前待了一会儿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架一锅孔柴,在旁边待着。

    饭很快就做好了煮的米饭,炒了个黄瓜,今天可是切了腊肉炒的。

    大家吃完午饭后,就开始午休,因为现在天越来越热,干活也受不了,而且也架不住瞌睡虫的勾引。

    小溪一觉睡醒太阳都开始偏西了,待两姐弟过去的时候,小溪家的面条已经干了,可以收了,小溪俩来的正是时候。

    爷爷下面条,婆婆切,妈妈包,弟弟递绳子,然后妈妈绑,小溪再装进袋子里。

    所有的面条分成两口袋,爷爷背一袋,陈妈妈背一袋。

    回家的路上,大家闲话着。

    “这回这个面条压的怪白的。”

    “嗯,那面粉都过了好几遍呐。”

    “我这回盐加的多,上一回盐放少了,一煮就断,这回我就干脆多放点。”

    “嗯,妈,我们晚上吃面片吧,这回有不少呐。”陈妈妈想起背篼里的一大包面片,这是后面不够长度,实在是挂不了面条剩下的面片,就撕成小面片晒干。

    陈婆婆连考虑都没考虑一下就同意了儿媳妇的建议。

    回到家后,收拾了一下,天就开始暗下来了,想着今天大家都累了,就早点吃饭,陈妈妈就开始烧锅做饭。

    等锅开了,放入调好的面疙瘩(用的是今天的新面粉),快熟的时候放入面片和中午剩的黄瓜,再放上调料,煮好后,就盛起来凉着,然后烧洗脚水。

    “啊~真好吃!”陈玉彬说完,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放下碗,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饭盆。今晚,大家都多吃了半碗饭,现在都撑摊在椅背上。

    看着弟弟的馋样儿,小溪有些忍不住轻轻地敲敲他的小肚皮,调侃道:“哎呀,这是谁家的小西瓜呀,都熟了,可以切开吃了。”

    吓得陈玉彬赶紧捂着肚子,逗得一屋子人都哈哈大笑。

    “姐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