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祸害 > 第1358章 下扬州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四月的京城,正是一个春夏之交的时节。

    吴秋雨正在收拾着行装,来来回回地整顿着衣衫,却是足足给林晧然准备了一大箱。

    二人虽然不是青梅竹马,但林晧然却是她的初恋,婚后的生活更是和谐。现在面临跟相公的分享,令到她心里是万分的不舍。

    “小姐,眼看就是大热天了,不用给姑爷准备冬衣吧?”丫环小翠看着吴秋雨手上的那一套厚实的衣服,当即小心地提醒道。

    吴秋雨的眉头微微蹙起,却是不容置疑地道:“你懂什么?现在天气反复,特别大雨后很是寒人,可不能让相公冷着了!”

    小翠吐了吐粉舌,却是不敢再多言,老老实实地将那两套冬衣放到了箱中。

    林晧然刚将杨富田等几人送走,进到房间恰好看到这一幕,虽然心知这个举动过于多余,但却没有出声进行纠正。

    “婢儿见过姑爷!”小翠见到林晧然进行,急忙进行施礼道。

    吴秋雨看着林晧然进来,却是将以往的礼数忘掉了一般,显得小女人态般忧怨地望着林晧然。

    “我顶多半年便会归来!”林晧然轻轻地将她搂到怀里,小心地安抚着道。

    吴秋雨其实是希望随行的,昔日鄢懋卿便是携带家眷一同前往两淮,只是林晧然却是安抚着吴秋雨的情绪,拒绝了吴秋雨的这个请求。

    一来,他现在是京官的身份,吴秋雨作为家眷自然应当留在京城。二来,他这是被派遣到两淮办差,携带家眷难免会遭人非议。

    当然,最重要还是他考虑到此行危机重重,自然更不会携带吴秋雨前往。

    吴秋雨知道自己是有些无礼取闹,听到林晧然如此安慰着自己,便亦是有些感激地红着眼睛道:“相公定要平安归来!”

    由于他改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却不需要再孤零零地住在城北的金台坊,亦是选择将林府迁回灵石胡同,却让吴秋雨能够时时前去探望双亲。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在几天的耳鬓厮磨后,二人终究还是分离了。这个时代便是如此,不会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很多人的远离便是永远。

    四月初八这一日,林晧然离开了北京城。

    杨富田等官员前来送行,他们看着林晧然离京,心里亦是五味陈杂。如果有得选择的话,他们更希望林晧然能够继续留在京城。

    不过他们亦是明白,不论是林晧然为了个人的前程,还是徐阶那边的虎视眈眈,林晧然离开京城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别了,京城!”

    林晧然看着杨富田等人随着十里亭消失,亦是望着北京城的方向挥了挥手道。

    其实在这些时日,京城的动荡一直没有停止。随着京察的官员考评出炉,京官的人事大变动,亦是正式拉开了大幕。

    原大理寺卿迟凤翔在失去郭朴的支持后,直接被外放河南巡抚,大理寺卿这个三司法官之一的重要位置则由光禄寺卿张守直充任。

    南京光禄寺卿徐纲攀上了徐阶的关系,则从南京养老院返回京城,接任光禄寺卿一职。

    右通政使刘体乾的能力不欲,则是由他直填充左通政使的空缺,而刑部右侍郎马森则攀上了吴山的同年之情,出任了户部右侍郎等。

    值得一提的是,林晧然所留下的顺天府尹位置亦是有了人选,则是由太仆寺卿王国光接任。

    涉及到正三品的顺天府尹的位置,却不是他这位被外放的左副都御史能够左右的。

    哪怕他的岳父吴山亦不能一言而决,这涉及到正三品的重要职位,历来都会跟各位大佬在各个位置上进行协商才会拍板。

    王国光并不是吴山推荐的人选,而是杨博举荐的山西老乡,加上王国光此人的官声和能力都不俗,双方便达成了这个人选。

    在这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中,各方都显得很是克制,并没有过多的争执和质疑的声音传出。

    昔日的严嵩当政,整个朝堂的人员安排几乎都是严党一言而决,但现在徐阶却跟各位大佬相互协商,亦不怪乎徐阶隐隐赢得了贤相的好声名。

    对于各方势力慢慢形成的朝堂而言,徐阶无疑是一个合适的首辅人选,不愧于海瑞昔日给予的“甘草阁老”之名。

    只是这一切,已经跟林晧然无关了。

    他现在终于暂时远离了京城这个大漩涡,能够真正为着这个王朝做一些实事,亦为着他将来能够施展抱负而努力。

    虽然通州码头那里聚着一帮官员准备送行,但他们却是注定要失望了。

    林晧然并没有选择从京杭大运河南下,由于他的钦差身份,加上有着一位担任吏部尚书的岳父。其所到之处,免不得受到地方官员的极力阿谀逢迎,从而给百姓带去严重的负担。

    鄢懋卿的名声为何如此狼狈,不说他多么的敛财,单是他招摇过境的行径,便足以让承受招待费用的地方百姓恨得咬牙切齿。

    林晧然并没有前往通州,而是直接朝着天津而去,他早已经让林福在那里雇了数艘大船,打算从海路直接前往杨州。

    这样不仅会减少扰民的举动,而且还能大大地缩短时间,顶多半个月便能够直达扬州,而他亦不想给两淮那边更多的准备时间。

    天下六运司,惟两淮运司为雄,治莅三分司,惟泰州分司为最,而安丰又泰州之巨场也。商灶渊薮,盐利甲东南之富。我国家国用所需、边饷所赖,半出于兹。

    从这一番话,便能看出淮盐的地位,以及淮盐商人的富足。

    大明成立之始,便设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六个都转运盐司,下辖各场盐课司、盐仓等诸机构,受巡盐御史或盐法道之监督。

    在各个产盐区中,两淮盐区地位最为重要。两淮都转运使司设于扬州城,下辖三个分司:泰州、淮安、通州,盐场有三十处,巡检司十一个。

    淮盐行于南直隶之应天、宁国、太平、扬州、凤阳、庐州、安庆、池州,淮安九府,滁、和二州,江西、湖广二省,河南的河省、汝宁、南阳三府及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