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西周王朝 > 第二百九十回 卫公退戎二王并立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话说幽王宫湦战死沙场,余臣临危授命于携城(渭南境内)登基,号称周携王,周携王登基,公布于天下,这下急死南申侯和被废太子宜臼了。南申侯大骂许男,说:“这厮不安好心,让太子宜臼不称平王而称太子殿下,这下好了,姬余捞了个先手,成了合法继承,登基称王成了幽王遗命,这让老夫如何对得起女儿王后申的心愿。”

    大骂间,许男求见太子宜臼。

    南申侯骂道:“竖子敢来请死?”

    宜臼说道:“许君定有妙计,传许君进殿。”

    “传许国君进殿。”侍人宣。

    许君应传进殿:“臣,参见殿下。”叩拜稽首。

    “许君平身,有何要事禀奏,请讲。”宜臼客气的说道。

    许君说道:“臣请殿下称王,但不要登基,待回到镐京之后,正式举行登基典礼,然后东迁洛邑。”

    宜臼说道:“携王已经登基,我要再称王,天下二王,这如何是好?再说,称王容易,可是要在镐京登基,这谈何容易,犬戎占据镐京,赖着不走,如何退敌?”

    许君说道:“陛下说得是,携王登基,昭告天下,可是,他说是幽王遗命,天下何人知晓?死无对证,他叫携王,殿下可称天王,奉天承运,号令天下,同时对外发布,称犬戎是敌,有杀父之罪,弑王者亡,南申侯当时约定西戎围堵王都,并没有约定杀王,现在,犬戎弑王,占据王都,还赖着不走,这乃叛乱反国之罪,应当号令天下诸侯灭之,太子报杀父之仇,挽回昔日弑父声誉。另外,在世人看来,只有光复镐京京都登基称王,才能算是正真意义上的正宗继位之王,匡社稷之王,奉天承运的天王。否则,就是苟安一隅之君,就算携王登基,他不能夺回镐京,平定动乱,也是得不到天下诸侯认可。而这正给殿下一个自己打天下的机会,如果凭借自己的能力攻打乱贼,夺回镐京,光复朝廷,也是可以算上新朝之君,如宣王中兴,宣王凭借自己的本领,挽救朝廷于危难之中,这更是开国立代的功勋风范,话如‘即使不传位与我,我一样可以治乱天下,重整朝野,令天下安定,诸侯诚服。’这样的君王,才是太子殿下要做的天王。”

    宜臼说道:“话说如此,可是打赢犬戎,何人能为?”

    许君说道:“臣推荐一人,定能胜任此任?”

    宜臼急道:“爱卿快说,何人有此能耐?”

    许君说道:“臣举荐卫国侯和,卫国侯和自从代兄共伯馀至今已经稳稳当当的执政四十二年,这位能够代兄践位之君,定有他特有的狠劲和能力,何况卫候和自即位以来又修卫康叔之政,文有彩,武有功,听规谏,礼自防,百姓和集拥戴,天下诸侯十强之国,精通武略军事,如果殿下封卫候为三公之首的太师公,想哪卫候一定全力效命殿下,也一定会赶走犬戎,立下不朽功勋,到那时,殿下回到宗庙镐京登基,然后声称规避犬戎再次入侵而迁都东都,这样顺理成章,顺天意,得民心,王者正宗也,至于骊山渭水北岸的携王,占时搁置争端,待东迁之后,天下复静,诸侯来朝,政通人和之后,再来商议携王的问题。”

    宜臼喜道:“许君之计甚好,正合吾意,哪就请许君如卫,诏卫候前来受命太师公爵,率军夺回镐京宗周城池。”

    许君叩拜说道:“为臣领命。臣还有一事情禀奏。”

    宜臼说道:“爱卿快说。”

    许男说道:“臣建议殿下在南申择日称天王,待镐京收复之后,移驾京都登基。”

    宜臼赞道:“好,就按照爱卿建议,冬至大祀之时称王,上告苍天,表明小子的大宗继承的宗法地位,待夺下镐京之后,正式登基。”

    湦王谥号幽王,幽王驾崩之年即幽王十一年冬至大祀,宜臼在南申伯,太师卫武公,鲁孝公,晋国侯,甫侯,陈国公,许国君,缯侯,噩候,养国君,柏国君,等人的拥戴下正式称周天王,奉天承运,天子诏曰,王号为周平王。二王并立时代的开始。

    周平王称王之后,能否实现夺回镐京,平定内乱,实现安天下,天下安的梦想,就看担任太师公的卫武公了。

    卫国侯,因为担任太师公,受封公爵,改号为卫武公,卫国,从康叔伯爵到侯爵,从侯爵到公爵,稳步成为当下十大诸侯国之一。

    卫武公率卫国十万大军,以及诸侯联军三十万人马,兴师问罪,驱逐犬戎。

    周军四十万大军,可谓浩大兮,犬戎王老也开始愤怒了,犬戎说:“联盟围周,是南申侯与西戎的誓血盟约,欠我多少约定军饷好处没给,今却兴师问罪于我,背信弃义之徒,不得好死。”于是率犬戎大军,交战于终南山脚下。

    终南山北麓之所,原本是周王朝的大臣居所积聚之地,这里的群臣已经逃光了,房屋都被犬戎占据,卫武公下令将士,除了王宫之外,其它之地全部采用火攻,这里已经被犬戎糟蹋成一片狼藉,不堪入目,既然已经不堪言状,那就彻底毁了吧,让犬戎无处可居。

    自己烧毁自己的家园,这出乎犬戎意料之外,心想,卫武公比我们犬戎还狠。犬戎心里有点凉意。当一个狠人,遇到一个更狠的人,场景结果会怎样呢?

    结果是双方恶战十个战役,犬戎不敌,退守镐京城。

    卫武公攻城,人海战术,也不讲兵法,攻城十天,犬戎坚守不渝,二十天,犬戎看上去有点顶不住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褒国太子前来助战,声讨犬戎虏掠女儿褒姒之仇。

    褒国太子带来两名高人,他们都是寒山子的门徒高足,一个叫石泉子,一个自称寒足子。寒足子献计,用酒攻城墙,并把从褒国带来的一万坛褒国高度酒洒在镐京城墙上,然后点起大火,这下可把镐京城上的犬戎将士烧的,鬼哭狼嚎,四处挣扎,犬戎王老一看,此城难以继续坚守,决定退出镐京,向西北方向撤退。犬戎退出镐京王城之时,也是学着卫武公之举,一把火让周王朝两百多年的王都成为废都狼藉之状。自己都不珍惜,何况一个外人犬戎,“烧。”犬戎下令。这真是当魔鬼遇到恶人,鬼便失去鬼魂了。

    卫武公无暇救火,他继续乘胜追逐犬戎,犬戎边打边退,驻扎在武功的另一支犬戎部队前来救援,最后犬戎败退到武功之地方停。

    犬戎在武功重整旗鼓,卫武公则屯兵盩厔(zhouzhi周至),双方开始正面继续交锋,双方相战焦灼,实力不上不下,胜负难分,就在这时,另一个人的出现,让战局出现转机,这个人就是秦襄子。

    当秦襄子看到二王并立之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里琢磨:携王合法继承王位,先立为王,平王虽然是个被废太子,却有当下十大强国中的八强拥立,还有那个南申侯,他是赢人先祖宗亲骆国赵成的舅舅之国,当年犬戎灭骆国,秦人万幸躲过灭国一劫,后来是申候出面,让秦国成为西陲大夫,赶走犬戎,秦人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生存之地,如果站在携王阵线,势必成为忘恩负义之辈,还有我的妹夫西部大哥丰侯,参加了太子宜臼的盟约,等于就是站在宜臼的战线里,如果此时秦赢站在携王的战线上,就等于和丰侯对立,这个妹夫一发怒,我这个小小秦国还能在西部蹲下去吗?这个和亲也就失去了意义,尽管道义如此,可是如果站在平王一边,而平王不是正统继承人,是个被废太子,平王能否站住脚跟,也是个未知数,如果万一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秦人的小命运也就到此结束了,此时的决策,任选一个战线站队都是一个赌博,超级赌徒。

    秦襄子为了这个决定而三天三夜没吃饭,饿的眼睛冒出火花,昏睡中,梦见黑色大龙从镐京王宫飞出,然后落到了秦人之地的伏丘西和,秦襄子醒来,大叫解梦,可是秦人中没有会解梦之人,于是其子赢文说:“儿臣粗学解梦,不知可不可一试。”

    秦襄子说道:“说说看?”

    赢文解释说道:“黑龙少见,黑龙从宗周王都起飞,落入西和,此时的宗周镐都城已经被卫武公夺回,卫武公是平王手下的三公大臣,那么,这条黑龙表明就是平王天龙身边的一条黑龙了,落在西和秦人的地界上,表明秦人要成为黑龙,黑龙一飞冲天,秦人要腾飞了,父亲陛下要成为平王身边的一条黑龙。”

    秦襄子大笑:“黑龙在天,秦人腾飞的日子到了,整军经武,发兵救周,攻打世仇犬戎,从其背后捅他一刀,看他还能神气多久。”

    从此,秦人自称黑龙,黑色也成了他们的吉祥色,成为秦国的国色。这是梦占,占梦学说的预言,也是借梦说话的寓言故事。这个占梦之说,做梦,占梦,解梦,只是两步,最主要的还是,这个美梦能否成真,也就是梦的应验。做梦,解梦,应验,这也符合三元法则。这个年代梦文化,这在后面还有很多如此的故事。

    秦人的黑龙美梦能够实现吗?拭目以待,就目前情况看,最多就是乱世中一匹黑马。

    话说,黑马秦襄子率军三万,从渭水东下,从背后攻打犬戎义渠大军,他要报世仇。

    秦人三万军队,如何是犬戎义渠的对手,就算背后偷袭,对义渠来说也不伤大雅,巧在卫武公此时增兵再次猛攻犬戎驻扎在渭水沿岸的大军,和秦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联军形成压倒性的攻势,几个回合过后,犬戎不敌,后退几十里,到了扶风之地坚守。

    战争的过程不去细说,这不是此时的核心,核心是夺回镐京王都,王都已经夺回。

    此时的犬戎,已经吞并岐山周围的所有邦国,势力之大,不可小瞧。就算败退,每次败退不过百里。

    卫武公不再继续追逐,而是在此屯兵坚守,当务之急,还是迎接周平王回宗周镐京登基,正式称王。

    秦人主动出击攻打犬戎,这让平王喜出望外,如许男所言,西陲大夫非秦人莫属,大赞秦人的忠心。

    褒国太子,褒姒的父亲,平王曾经的敌人,取代王后申的仇人,幽王王权继承争夺的祸根起因,也因为这次夺取镐京主动助战攻打犬戎有功,功劳与仇恨相抵,尽释前嫌。褒国自此保得褒国日后苟安一偶。

    有个人嘀咕的话,一定无人听到,如果听到,传到平王耳朵里,那就不是尽释前嫌的事情了,嘀咕之人,就是石泉子,石泉子低声嘀咕道:“报了褒姒被犬戎掠之仇,同时褒姒没命享受的王都,别人也别想享受,一把火烧了,大家公平。”此话看来是冲着平王说的。

    许男建议说:“陛下,犬戎已经退出镐京,现在是移驾镐京登基的大好时机,事不宜迟,以防犬戎再次攻来,失去良机。”

    周平王应允,移驾镐京王都,准备举行登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