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我为皇帝傲啸西晋 > 第一百零三章 各出所谋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永平元年二月二十日,楚王与淮南王入朝,天降红雨,异像横生,代表着天生妖孽或是战乱将起,百姓们都闭紧大门,守好门户,而群臣俱心有不安,纷纷遣人联络朝中同僚商议对策或站队或自保,尤其是手掌军权地统兵将领,府上更是门庭若市,但是这一切都是发生在雨过天晴之后!

    杨骏虽然志大才疏,经常犯些常识性的错识,可是天降红雨这么明显的异像也让他心头一紧,一般来说,天降异像,不是祥瑞就是灾祸,可是红雨肯定不是属于祥瑞那一类的,红色的雨代表着血光之灾,战乱即将发生,稍微懂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那么身为朝廷宰辅的杨骏,在这个时候要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不被影响才是重要的!

    所以他马上派来把自己的一众亲信与属下全部召入府中商议,其中就有他的几个外甥,张劭,李斌,段广等人,还有他的好友石崇,何攀,甚至于他早已不待见的两个兄弟杨珧,杨济都在现场!

    杨骏做了这么久的辅政大臣,身上也有了一丝权臣该有的威严气度,他环视诸人一眼,看到诸人都默不作声,心里很是满意,然后才开口道,”在场诸位都是杨家的嫡系与旧友,今日天降红雨,本太尉请诸位来,就是想让诸位商议一个稳妥的办法,如何才能在十日之后的大朝会中保全我杨家的声威!”

    杨家的声威?杨骏这话其实说得很明白,就是想保住自己辅政大臣的位子!可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一般来说,天降异像,都是天子或是朝廷里面有人行为不端,老天爷才会降下灾祸示警于天下,可是惠帝才继位不久,跟他挨不着边!更何况天子是为上天之子,他怎么做都不会犯错的,那么身为宰辅的杨骏就要替惠帝来背这个黑锅,自动上表请求退位,反正自从有了灾祸,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都已经形成一个惯例了!

    可是现在杨骏他不想让位,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在场诸人,李斌等人是杨骏的后辈,现场在这么多长辈在此,哪轮得到他们发话,再有的就是杨骏的嫡系手下太傅主薄朱振或是朝中交好的同僚石崇等人,可是他们怎么说也同杨家隔了一层,现在还有杨骏的两个弟弟杨珧与杨济在场,所以众人都把目光望向了他们两人!

    杨珧自杨骏上位之后,就自请让位,退出了朝廷的权利中枢,再加上他和杨骏的政见不合,杨骏也没想着让他官复原职,这几年一直在家里种花养草,过了些清闲的日子,只有在杨家面临重大的生死关头,他才会出来!看到在场众人都不说话,他就率先一拱手,”大兄,现在的局势已经如此,小弟想出上中下三策,请您自己斟酌一二!”

    杨骏的心里很不爽,自己对现状没有丝毫办法,自己的这个弟弟却一下子想出了三条计策,真让他嫉妒万分,可是现在他还要倚仗这个弟弟出谋划策,所以脸上只得强颜欢笑地道,”二弟果然大才,有甚妙计快快道来!”

    “上策就是,大兄马上写封奏折上书陛下,请求逊位!”看到杨骏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又继续道,”然后推举中书令蒋公与汝南王同时辅政!”

    中书令蒋俊与杨家可是通家之好,两家的关系亲如一家,杨珧推举蒋俊担任辅政大臣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上位了,杨家还有杨太后在后宫,杨家也不会失势,至于推举汝南王那是要与宗室缓和关系,这样一来朝廷的局势就回到了武帝死前所安排的政局之上,朝廷也可以暂时安稳下来,杨家也不会受到多少损失,杨珧可不比杨骏那么目光短浅,粗俗无知,他的这个办法的确算是上上之策!

    杨骏听后眉头一皱,也不说好与不好,只是接着问道,”那么中策呢?”

    “中策还是要如上策一般,只是这辅政的人选中除了蒋公之外,再加上淄阳公卫公,辅政的宗室就把汝南王去掉,换上刚入朝的楚王,但是不要让他掌管军权,在这上中二策之中,杨家可以失去一半的辅政大权,但是绝不能失去军权!!”

    杨珧的最后一句话说得凝重无比,在场诸人都是明白人,自然知道他说得有理!在场诸人中有不是杨家嫡系,只是亲信的大臣想道,杨家有杨珧此人在,想必要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杨珧的中策还是和上策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是辅政大臣的人选变了一下而已,杨珧之所以选卫瓘,就是因为卫瓘这个人大公无私,就算他掌了权也只会是中立派,不会随便投入杨家的敌对派系中去,至于为什么把汝南王换成楚王,这个就更明显了,汝南王身为当今皇帝的叔祖辈,在朝中的威望可不是楚王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可以比拟的,楚王虽然悍勇,但只要不让他接触军权,那么他就翻不了天!只要等朝臣百姓们把这天降红雨的事一淡忘,杨家还是可以东山再起,执掌朝政!

    所以此时在场的诸人都把目光转向杨骏,看他如何选择,上中二策都是杨家目前来说最为合适的选择了,下策既然称之为下策,那么不说都可以了,现在就看杨骏这个主事人如何抉择了!可是杨骏依然是面无表情,只是接着问道,”下策又如何?”

    一听杨骏的话问出口,不仅是杨珧心中慨叹一声,就是其他人心里也都大失所望!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子,到了此时谁不明白,杨骏怕是舍不得他辅政大臣的位子!只是可惜了杨珧这么一个大才啊!杨家的败落已经不可避免,有心思灵敏的大臣已经想到了此点!

    杨珧心里长舒一口气后,才接着道,”天降红雨,朝廷总要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不然如何安定人心,按照朝廷惯例,楚王与淮南王这次入朝,朝廷要授予他们与之身份相匹配的官职,可是正是在他们入朝的同一天,天降红雨,那么大兄可以上奏陛下,就是因为他们触怒了上天,上天才会示警,所以不给他们两人授予实职,只是赋闲在各自的王府之中,然后大兄再兵严密”保护”两位亲王,他们两人即使心有怨愤也没有丝毫办法!但是大兄身为宰辅,也要上书请求陛下降旨责问,到时就罚个几年的俸禄做个表面功夫也就行了!”

    杨骏轻拍前面的案桌,这一条才是他心中最稳妥的办法,也可以说这一条,在他同意楚王入朝时心里就已经谋划好了的,他笑吟吟地道,”就依二弟所言,明日我就上奏陛下处罚楚王两位,然后本太尉也会上表自劾!”

    ……

    明光殿中,贾后此时也召集了属下的亲信商议天降异像之事,在场的诸人中除了黄门令董猛,李肇,孟观等禁军底层将校代表之外,还有两个青年儒生,看他们的打扮俱是高冠博带,大袖飘扬,浑身气质也不同于寻常官员,肯定也是世家中人!

    其中一人面容清瘦俊朗,眼如辰星,鼻如悬胆,脸旁须发直长到耳鬓后方,修剪得非常整齐,再加头上所戴得二粱进贤冠,整个就是一个风流潇洒俊书生的模样,再加上他面白如玉,望之如弱冠少年,恐怕有许多人见了都会大赞一声,”好一个玉人!”

    另一人的面貌虽然不如那位俊逸过人,可是生就一股爽朗之气,浓眉大眼国字脸,让人一看就感觉这个人正气凛然!

    贾皇后对着下面的几人说道,”你们都是哀家的心腹与亲戚,今日把几位召进宫来,除了让几位见个面认识一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应对今日之事,还请几位畅所欲言!”

    李肇马上接口道,”娘娘,小人是行伍出身,这些出谋划策的勾当小人们不懂,可是只要娘娘一声令下,小人与手下几百儿郎都愿为娘娘效死!”

    孟观和李肇虽然同被杨骏所排挤,可是孟观不同于李肇的桀骜不驯,肆意张扬,他的性子一向比较内敛,说白了就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上面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见得李肇出言中隐隐有不把在场那两个中年儒士放在眼里的意思,心里暗自不屑的同时马上也表明心迹,”小人一切愿听娘娘安排!”

    那削瘦俊朗青年儒生名裴頠,出身于朝中的河东裴氏家族,裴氏在当今朝廷都是数一数二的世家贵族,裴頠的父亲是名臣裴秀,司马遹书房之中私藏的那卷<<禹贡地域图>>,就是裴秀所著!

    裴頠此时官居国子祭酒,右军将军,执掌兵权,裴頠虽然对杨骏独自掌权很是不满,可是他为人有大智慧,对于杨骏的所作所为只是保持沉默,避其锋芒,并且他同杨骏一派的党羽都相处得很好,如果用后世的词来形容就是无间道!

    那另外一个儒生名叫贾模,乃是贾后之父贾充的族侄,他原本在荆州担任太守之位,惠帝继位之后,贾后四处使力把他调入朝中,此时官任车骑司马,贾模的官声很好,为人也是两袖清风,是为贾族之中的佼佼者!

    裴頠可能是压抑得太久了,所以他率先发言,”朝中的形势自太尉掌权之后越发堪虑,朝中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太尉公先是在大行皇帝出殡时不出太极殿祭奠,反而让刀斧手环卫殿中保护自己,接着又把大司马(汝南王)赶出朝堂,甚至诬蔑他谋逆,从而派兵征讨,幸好大司马返回许昌,才得以脱脸,太尉公这一举可算是大失人心!其他的比如什么肆意更改年号,肆意封赏官员,甚至连匈奴那等外族都赐予候位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他在朝中亲小人,远贤臣,不让宗室王公大臣主政也就算了,居然连自己的亲兄弟也容不下,这等心胸狭隘的小人,行事又肆意张狂,败亡之日不远矣!

    坐于裴頠旁边的贾模此时也听得热血沸腾,接口道,”逸民兄说得不错,虽然模返京才不到一年时间,可是依模短时间所见,司马家的王公们应该不会让太尉公得意下去了,今日的天降异像就是征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