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骑兵天下 > 第210章 战略之争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蒯良、蒯越‘交’换了一下眼‘色’,都在心里暗算嘀咕,看来这个九王子的老师确实非同寻常,他不仅善于借势,而且还借的恰到好处,这个家伙还真是留不得啊。

    九王子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两只眼睛盯着夫塔手中的酒杯。熟悉宫廷斗争的他再明白不过了,现在就是他的生死存亡关头。如果那酒杯摔下来,流血就不可避免。他甚至看好了路线,一旦有什么异动,他就跑到那些汉人将领身边。他清楚的很,他手下的那些护卫,根本不堪一击。

    “大哥,我们动手吧!”站在大厅外面的格力很久没有听到大厅里的声音,感觉到了大厅里的异常,双手已经扶到了刀鞘之上,可是久久没有听到夫塔动手的命令,不由得着急起来。

    “再等等!听父亲的命令。”古鲁摆了摆手,阻止了格力。他虽然不知道大厅里发生了什么,可是他明白他父亲肯定是难以决断,而且几千汉人骑兵就在外面,如果贸然动手,恐怕整个部族都会在劫难逃。

    夫塔的手里慢慢地转动着酒杯,两眼怔怔地望着前方,脸‘色’异常的凝重。大厅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响动,恐怕就会‘激’起一场血腥的杀戮。

    过了好一会儿,理智终于战胜了他的野心,夫塔慢慢地将酒杯放在桌上。他站起身来,恭身走到九王子的面前,跪倒在地,按照拜见国王的大礼,向九王子拜了三拜,大声喊道:

    “夫塔叩见国王殿下。”这天上午,杨林正在刺史府大堂里,与几个军师和主要将领商量下一步的战略规划。自从送走了潘凤、俞涉的远征大军,杨林一直在考虑今后的战略方向,今天把几个军师和将领找来,就是为了统一思想,为新的征程作准备。

    “各位将领、各位军师,去年我们丰收之后,幽州的形势大有好转,再加上我们的玻璃、火柴、书籍销售的很好,往幽州运回了不少的粮食,今、明两年之内应该不会有粮食之忧。而我们这次出兵扶余,粮草问题完全可以以战养战。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进兵乐‘浪’郡,彻底解决乐‘浪’郡境内的秽貊人叛‘乱’。”

    乐‘浪’郡的太守章文已经多次上报朝廷,请求汉灵帝刘宏派兵剿灭秽貊人叛‘乱’。汉灵帝刘宏与朝廷大臣们商议后,下旨让杨林派兵平叛。然而幽州各郡都受到胡人、蛮夷的侵扰,杨林一直没有腾出手来解决乐‘浪’郡的问题。

    “将军大人,我知道你是想率先平定乐‘浪’,继而征服高句丽和三韩,与远征扶余的大军合兵一处。不过我认为,高句丽、三韩这些蛮夷不足为虑,真正危害大汉民族的是乌桓、鲜卑这些游牧部族。所以,我们的首选目标应该是消灭乌桓人、鲜卑人。”

    张半仙第一个站了起来,脸‘色’有些‘激’动,他朝杨林拱了拱手,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接着他走到挂在大厅里的地图前,拿起一根棍子,指着地图讲了起来。

    “如今潘凤、俞涉远征扶余。一旦他们站稳脚跟,我们就会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我们甚至不需要冒险,只需要稳打稳扎,就可以把乌桓人、鲜卑人一直往西赶。用上十年、二十年时间,就算是不能消灭他们,也要把他们赶得远远的,至少,我们要把他们赶到里海以外,如有可能,则一直到黑海去,让他们无路可逃,最后不是被消灭,就是被征服,彻底解决我们大汉民族的后顾之忧。”

    对于张半仙的战略构思,杨林并不是没有想过,不过那只是将来的规划,不是现在能实现的。以幽州一州之力,要想消灭乌桓、鲜卑,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说,杨林也等不了十年、二十年,只要乌桓人、鲜卑人不来惹他,暂时还是不动他们的好。

    “将军大人,俗话说人无远虑,必人近忧。我们征战扶余的大军已经带走了大批的粮草,能不能在扶余以战养战还未可知。那扶余虽然粮草充裕,可是如今遭到高句丽、鲜卑人两路夹攻,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还剩下多少粮草。一旦大军告急,我们则要倾全力调集粮草。”

    一听杨林又要出兵,辛评马上站了出来。由于他主管幽州政务,他非常清楚幽州粮食的现状。虽然支撑两场战争没有问题,但是生‘性’谨慎的他还是不能同意杨林的想法。他看了看杨林,继续说道。

    “将军大人,乐‘浪’郡的秽貊人叛‘乱’已经好多年了,而且我们已经在乐‘浪’郡有十五万多屯田兵,就是再拖个一年两载,秽貊人也翻不了天去。一旦征服了扶余国,再来平定乐‘浪’郡也不迟。”

    杨林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能同时打两场战争,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就象张半仙预料的那样,杨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乐‘浪’郡,他的战略规划就是首先平定乐‘浪’郡,并以乐‘浪’郡为基地,向南征服三韩,向北征服高句丽。

    他必须抢在中原大‘乱’之前,彻底征服扶余、三韩、高句丽这三个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部族,为自己争夺中原准备三大粮仓。他比谁都明白,将来的诸候争霸,打的就是粮食的战争。如果没有充裕的粮食,他很可能就要步公孙瓒的后尘,被困死在幽州。

    可是这一切,他能告诉别人吗?

    “将军大人,你自辽东起兵以来,平定各路黄巾、剿灭上谷、代郡乌桓、鲜卑,可畏功勋卓绝,天下闻名。”就在这时,辛毗也站了出来,脸‘色’非常凝重,他双手抱拳朝杨林拱了一拱,继续说道:“可是将军大人想过没有,你如今身为车骑将军、幽州刺史,已经是功成名就,如果再立大功,让皇上如何奖赏?到时候,就是没有小人攻击,皇上也会猜忌将军大人。我觉得,不管是剿灭乌桓、鲜卑,还是平定乐‘浪’郡的叛‘乱’,还是徐徐图之为好。”

    “我完全同意辛毗先生的话,并且有一句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今天不吐不快。”辛评与辛毗站在一起,他朝杨林拜了一拜,大声说道:“将军大人手握重兵、功勋卓绝,且天资聪颖、仁爱信义,皇上爱之是天下之福,皇上恶之是天下之祸。因此,我认为平定乐‘浪’事小,保住将军事大。如今盗贼四起,天下不宁,但是不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有将军大人的幽州官军在,则天下甚幸、百姓甚幸!如若不然,我真不敢想象,天下将遭受多大的劫难!”

    很显然,辛评和辛毗的话,打动了所有的军师和将领。虽然他们都没有说话,不过从他们的脸‘色’中,杨林也能看出,他们是支持辛评和辛毗的。就连张半仙,也不置可否的闭着眼,一言不发地在那里闭目养神,似乎忘了他刚才提出的西击乌桓、鲜卑的战略。

    杨林心里明白,辛评和辛毗这是为自己打算。自古以来,很多守卫边疆的将领,都是能不打就尽量不打,因这打赢了不一定有奖赏,而一旦打输了则必定受惩罚。特别是手握重兵的将领,动不动就会受到皇上的猜忌,等到他们的功勋到了奖无可奖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被迫害致死的时候。

    面对军师们的反对,杨林一时之间也无可奈何,他正在为自己的战略寻找理由,突然有亲兵报告说梁天、董简有事禀报。他们两人是负责情报的,杨林连忙把他们请了进来。

    梁天、董简急步走上前来,双手抱拳向杨林和各位军师、将领施了一礼。梁天从衣兜里掏出几块绵帛,焦急地说道:“将军大人,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嗯……怎么回事?”看到梁天、董简脸‘色’凝重,杨林疑‘惑’地问道。

    “前些日子,阳乐县令刘备上奏皇上,大肆夸赞将军大人在幽州大行新政、勤政爱民、威震蛮夷,并向皇上举荐将军大人到朝廷任三公之职。结果朝会之时,大臣们纷纷攻击将军大人居功自傲,藐视朝廷,皇上也很震怒,朝会不欢而散。”梁天连忙说道。

    杨林的心里咯噔一下,立即明白过来。这个该死的刘备,这是要捧杀自己呀。这么年青就位及三公,将来怎么办,这不是明摆着告诉皇上,这杨林已经到了顶峰了吗?

    对于公孙瓒和刘备,杨林已经把他们淡忘了。他们虽然跟着皇甫嵩战败,然而他们毕竟为朝廷立过功,分别被朝廷任命为土垠县令和阳乐县令。由于他们并没有兵权,所以杨林就没有再注意他们,没想到刘备还是冒了出来。

    “这个刘备用心险恶,这是要致我于死地呀。”

    “那倒未必。”辛评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去年辽西郡御史会议,在信任投票时,刘备的信任票位居第一,甚至超过了辽西郡太守。他大概是感恩于将军大人,才向朝廷上奏的吧。”

    “哼!”辛评不了解刘备,杨林可是非常清楚,这家伙肯定没安什么好心,杨林气呼呼地说道:“他一个小小的县令,有什么资格向朝廷推荐三公?他这是在提醒皇上和朝廷的大臣们,让他们提防于我!”

    “将军大人说得有道理。”辛毗抱拳拱了拱,严肃地说道:“不管刘备有没有恶意,他这封上奏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轻者将遭到皇上训斥,重者会让皇上借此机会把将军大人调到朝廷,剥夺将军大人的兵权,幽州的大好局面将烟消去散。”

    大厅里的空气顿时凝固起来,这个结果是他们谁都想得到的,也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过了好一会,张半仙气乎乎地站了起来,愤愤地骂道:“这个该死的刘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