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女生小说 > 异时空1898 > 196 考试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任道熔不反对,那么就是支持了。`.-`.-只不过出了乱子的话,他老人家就不会认账的。

    不过胡小岩也不在乎,在基本摸清江浙丝绸业的局面后,他就没了一丝担心。

    191o年,日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每年的生丝总产量达到了1246o吨,出口总量为9462吨,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量的75%。为清国的六倍

    1868年,京都府设立了西阵物产会社,负责救济贫困的丝农和织户。明治三年,设立舍密局和授产所,相当于化学研究所和技术推广所。187o年,设立养蚕场,推广新蚕种和新技术;1871年,设置畜牧场,推广新牛种和绵羊,派人前往法国学习新织丝工艺和西洋染色工艺,购买新机器……七年,设置织工场,推广新型手工织丝机器和工艺。这些“场”全部将技术收集、研究、改良、推广等工作集中于一身,迅使京都的丝业由衰转盛,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日本。尽管京都府也走了很多弯路,可和清廷各地政府的“无为就是无错”政策相比,实在是积极很多。

    日本各大财团凭借丝绸业和茶叶所得的大量财富开始展本国的工业。到了191o年,日本的各行各业已经远远出了清国所能理解的范围。

    胡小岩卖了百来件古董,又怎么可能缺钱?更何况清国的生丝业基本就是一个烂摊子。没有了胡雪岩这个领头人,生丝业就是任人宰割的对象,可洋人都已经懒得宰割了。19oo年后,洋商从前建立的剿丝厂大面积倒闭,到191o年后,洋商的剿丝厂几乎全部撤离中国市场。

    也就是说现在清国的生丝业其实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味。

    所以胡小岩想要同意中国的生丝业正当其时,如果再晚几年,日本的生丝就可以全面无视清国的生丝。再早几年的话,清国的生丝却又得面临洋商的压价。

    常熟、南通、湖州、嘉兴。分别在此四地设立生丝产业合作社分部。总部设在杭州。合作社与各地蚕农签订合同,合作社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蚕农,而蚕农所获得的生丝只能卖给合作社。

    以胡小岩的财力,投入刚刚获得的两千五百万两白银成立生丝产业合作社钱庄后,基本没有任何人敢于与胡小岩竞争。除非有哪个家伙找死。对于任何想要在生丝行业参一手的,无论是任道熔这个总督还是地方上的长老,胡小岩绝对往死里整。

    为了保证钱庄和生丝业计划的实施不受干扰,胡小岩从李经芳那里要来一个铁路护卫队的编制。一个千人队,五个据点每个据点两百人。全部是从安徽蒋雁行新招募的军队那里择优录取来的。配备的是毛瑟g98的步枪和手榴弹(已经搞出来了)。两百人去打绿营兵两千完全没有问题。

    有了名义,有了兵力。胡小岩放手交给戴泳霓去弄。他不怕任道熔插手。因为任道熔没有那个胆子。满清的官儿都是一个样。官的当的越大,胆子就越小。清末年间真正能够有胆子做实事的反而不多。

    而与各地蚕农签订了协议的戴泳霓手下至少掌管着数以万计的蚕农。惹恼了她,让这些蚕农闹一闹,任道熔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生丝产业虽然有了法国人从日本偷来的技术,还有法国自己为日本设计的机械等等,但这些都不是一时之间就能起到作用的。比如蚕喜欢吃什么样的桑树叶。什么样的桑树叶会产出什么样的丝绸?这些技术问题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反正胡小岩有的就是钱,只要有钱有技术他就不相信搞不定日本的生丝。大不了跟日本生丝打价格战,胡小岩本人是亏得起,可日本却亏不起。只要日本的生丝跌十个百分点,日本的生丝业业主就得倒闭一批。

    中国的生丝卖不动,以至于价格低廉,而相应的蚕农的生活就很成问题。这也是任道熔妥协的原因之一。现在合作社以定价收购生丝的合同约束了自己,也约束了蚕农。财大气粗的戴泳霓根本不跟本地的生丝业商人废话,直接一个帖子上门:要钱还是要命!

    帖子没把本地的商人们吓倒,反而吓到了胡某人。秦韵拿这个来打趣他时,他只能摸了摸莫须有的冷汗。为侄子胡萼卿默哀一秒钟,摊上这么霸气的媳妇,不知道他那个侄子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然后他就不在意地离去。至于那些人的死活?胡某人还没那么多功夫跟他们废话。就跟戴泳霓的帖子上那句话一样。要么交钱入股,要么就去死。

    离开了杭州后,胡小岩前往上海。在上海又送走了一批留学生后,他得到了蔡元培在安徽的动作。

    蔡元培到达马鞍山后,立刻组织了人力物力重新组建马鞍山理工学院。这所工科学院主要以钢铁厂的外国技术员和原天津北洋大学堂的老师为班底。又接收了一批随罗斯福小姐一起从美国来的老师。

    这个工作很轻松,蔡元培与胡小岩的老师迈克关系不错。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足够应付理科学员的建立。他所关心的还有文学院的建立。原本按照胡小岩的任务要求是把马鞍山的这所学员建成专业性非常强悍的理工类大学,至于文学院这块胡某人是不关心的。

    但蔡元培不这样认为。他很快就与安徽本土的书院们联合起来,共同组建了文学院。因为宣武帝的科举策略,大家都已经明白单单的传统儒学已经不再是主流。连科举考试都不再以传统儒学为主了,各大书院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所以与马鞍山理工学院的合作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蔡元培想要融合儒学和理工学院。而本地书院也想要借助理工学院的科学技术来培养自己的科举人才。双方一拍即合。

    至于章炳麟则是对蔡元培那一套嗤之以鼻。

    “你难道还能指望那群读了十几年儒学的小子们在短短三年内的学习就能够考上进士?”

    蔡元培则不以为然:“他们是以考进士的态度来学习的,但我本就没有打算让他们考上进士。又陵兄(严复)虽然看上去被陛下重用,实际却如履薄冰。我为他多多培养一些支持者,未来的他和国家就多了一份希望。”

    章炳麟只是丢出两个字:“幼稚。”

    蔡元培微笑着离开。

    无论如何恩科还是如期举行,题目见作品相关,放到现代,可以说也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所以说科举落后的人自己打脸吧,免得被打后还要被人踩。

    胡小岩也在考试之后拿到了卷子。

    ps:19o4-19o5年中国最后一次科举的考试题目,我待会把它放到作品相关里面去。这些题目很有意思。我就把它提前拿出来用了。有洁癖的书友请高抬贵手。有能力强悍的书友可以试着开卷做一做,看看自己穿越回去能不能中举。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