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81章 以工代赈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这得花不少钱吧。”


    “是啊!”一些会社兄弟也都露出了思索神情。


    “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现在咱们面对的是大量流民无所事事,吃了点饭,有了力气,他们就会闹腾。


    所以接下来,我会进一步压缩流民的餐食供给,将粮食更多的集中到乡食堂里。


    并且咱们可以允许百姓来这里发布任务。


    比如,这一次咱们要设乡堡,肯定要占百姓的土地不是?钱给足,并且答应拆迁的百姓,给他们另外批一块地去营缮。记住,别仗势欺人,能好好说话,不闹腾的,咱们给。如果乱搞,也不用客气。


    咱们有理有据,设立乡堡之后,还告诉他们,如果之后有敌人来攻,可以来乡堡躲避。


    多一座乡堡,他们就多一分在乱世之中活下来的希望。


    到时候我们以乡堡、道路、河道为节点,就能辐射更多的土地。


    而且,设立乡堡之后,还能一定程度截断骑兵的机动。


    总之,好处多多。”


    “所以,你想了通过建堡的方式,给那些流民提供工作?”种光道略微思索问。


    “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王三点了点头。


    “那户房里的三万多两银子?”


    “拿去,跟本地的百姓买粮食,然后让流民以工代赈。


    我们建设他们也有赚头,这样反抗的意愿就会降低,甚至必要的时候还能雇佣他们帮忙。


    而且,之后我会厘定各种交易税种,咱们问百姓征税。


    尤其是这一次建堡,我打算直接造砖包土的城堡。


    县城这边也要。


    至于烧砖之后的窑还能一直用,量一多,砖便宜了,就能卖给他们改善自己的房屋,将原本的土木房,变成砖瓦房,他们肯定乐意。”


    王三笑了笑:“再说了,咱们可是长润里出来的。长润里也叫窑头,遍地都是土窑,工艺太差了,我让人集中县里的工匠过去,尽快梳理一下。


    这样一来,长润里两岸也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我粗略估计一下,三四千人不是问题。


    而且很多打砖胚的工作可以让女人、老人甚至半大的小子去忙。


    上上下下都能吃到工作的红利。


    再说了,马上冬天,咱们也得给这些流民弄窝棚、屋舍。


    不如就趁着现在,把这些流民安排到乡堡四周,给他们打造集体屋舍。


    还能通过调整房屋的走向,将乡堡四周变成一个适合我们进攻的战场。”


    “那我要做什么?”种光道想了想问。


    “简单,带队,将会社的兄弟,安排下去,去集体食堂里当干事,人不够我再想办法。不过要记住,别起太多贪念,不然刀子我可不会停下来。”


    王三警告了一句,这些会社兄弟干笑了两声。


    “最后,就是餐标,一个成年流民,一天我只给三厘银子,老人和小孩两厘半。”


    王三又说。


    三厘!一天!


    这些人眼睛都直了。


    “这么多?户房的银子怕是不够吧!”种光道眼睛都听直了。


    “怎么不够?官面与官面的交易,就不用银子了。”王三摇了摇头,“比如军屯农场的东西,都是标定价的,供销社里的买卖,也可以直接提调我会命人造票。


    有些东西光靠银子买不到,只能靠票或者票贴银。


    银子主要是给百姓看的,咱们之间不需要这个。”


    “也是。”种光道一听,也在理,自家人内部的流转,确实不用这么花销。


    “还有流民你们能集中多少,就看你们各个乡的本事,我不会直接调人过去。”王三再加一码,他可不是来包办的,现在各个乡并不是他的核心地盘,只有军屯农场才是。


    所以,王三把八个乡给种光道所在的会社系,就是在拉拢种光道和会社系下边的人手。


    但也不意味着王三不会插手其中。


    “啊?这……”


    “要有竞争,才能有活力。反正怎么招纳搭配你们自己来,我也会在县城四周安排,县城这边也不会闲着。


    总之,餐标给你们,怎们用便宜价格做出能维系他们劳作又不会心生怨气的饭,就看你们自己的能耐了。”


    王三打断了他们的话:“总之,你们商量吧。宵夜我就不吃了,想了一个下午,累死了,先睡去。”


    王三一溜烟走了。


    只留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


    “哥哥,你怎么看?”


    “是啊,三爷这个……是不是有点包藏祸心在?”


    种光道没有理会这个家伙,而是看向边上思考的徐犍子道:“我说犍子,你是咱们会社以前的客栈掌柜,你怎么看?”


    徐犍子闻言抬起头:“东家,三爷说的很明确,餐标给了这么多,也不是白给的。而是要花到合适的地方。


    赚钱,肯定是能赚,但要怎么赚,这个就是三爷丢给咱们的考验。


    人八万,看起来很多。


    但农场的人咱们招不到,县里的人估计也招不到,真正能给咱们招揽的是落在各个乡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差不多三万五上下。


    其中,长润里那边如果增窑的话,五六千人一走,那就剩下三万。


    三万人,八个乡,听起来不错,但要考虑一下男女老幼。


    真正能干体力活的,只有七成,还得分六男四女。


    所以,男人只有一万两千六百上下。


    八个乡摊下来,一个乡一千五百七十五。


    相当于,一个乡多担待八百户。


    八百户,一户一天,均差不多八厘银子。


    按照三爷之前颁令的一两足银=十钱=一百分=一千厘来算。


    合八百户一天六两四钱。”


    六两四钱……这么看好像有点少。


    徐犍子看出来他们的盘算,笑道:“不少了。要知道,三爷最后要求各地种瓜豆,导致了今年的瓜豆不少,价格也是相当低,配合一些米粥凑和来吃,八百户最多用四两银,然后二两四钱中,播出一半当工钱,也就剩下一两二钱。


    相当于一天,就有这个数。”


    这一下,这些人深吸一口气。


    一天就能有一两二钱的收益?


    “当然,三爷也看出来了这个,所以故意要我们去竞争,到时候如果乡人吃不饱,跑去别的乡,那相应的今天的票就少了,能兑的银子也跟着少了。


    因此,在彼此之间有利的价格上,咱们得根据本地的物价,定好这个餐价,甚至必要的时候,还得增加肉、蛋……”


    徐犍子很快说了一堆想法,会社兄弟们都听着,只有种光道微微皱眉。


    他有一个不安。


    以王三的能耐,他徐犍子能看出来的他没理由看不出来。


    给这么多?不符合王三一贯的风格!


    这里头肯定有陷阱等着。


    但还没弄出来,所以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那咱们就定一户最高在六厘,谁也不能超这个价。”


    “那三爷那边呢?”


    “县衙养不起这么多,不然也不会放到乡里。”种光道开口说,“那就这么定了,六厘,不能超过这个数。”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