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矿业大王 > 第86章 贾汪煤矿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彭城出铁,在秦汉时代就是主要产铁区之一,彭城铁矿在彭城东北三十多公里,即今日的利国铁矿。

    但是出煤炭就要晚得多,历史第一次记载彭城(今徐州市)出煤矿,是在北宋时期。

    当时大文豪苏轼担任徐州知州,有山民在今日萧县白土镇山中伐木捡到石炭,苏轼派人前去勘探,发现矿苗,并挖出煤矿。苏轼在《石炭歌》诗中写道:“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可以想见当时百姓见到煤矿欢呼雀跃的场景。

    更重要的是,苏轼挖出煤炭之后,用来炼铁,结果“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用煤炭来炼铁打造兵器,比普通兵器更加犀利)。徐州煤炭有含硫高达5%的高硫煤,也有含硫低达0.4%的低硫煤,苏轼能用来炼铁,说明苏轼他挖出的是低硫煤。

    遗憾的是,袁耀虽然知道白土镇煤区的大致位置,但是,前世他没有绘制过该矿区的地形和地质图,想要准确找到露天矿床的矿苗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袁耀只能带领大家去找另外一个更著名的煤矿——贾汪煤矿(韩桥煤矿)。

    贾汪煤矿的发现也是一个偶然。

    1880年,贾汪一带发生水灾,有个叫周勉的人发现了被洪水冲刷露出的矿苗,于是跟人合伙开发一个露天煤矿。两年后,洋务大臣左宗棠上奏朝廷“请开江苏利国煤矿”。贾汪煤矿开采一百多年,最多时候有252个矿井同时采煤,累计开采3.5亿吨煤炭。

    袁耀和鲁肃、陶应在刘关张一千余乌丸杂骑护卫下,走了将近一天的路,袁耀观察地形,确定这里就是后世的贾汪地区,勒马对陶应说道:“恭喜陶公子,此地三面环山,中间是个聚煤盆地,很可能有浅层煤矿。”

    “吼!”与陶应同来的十几名卫士、从官顿时欢呼起来。

    刘关张三人大眼对小眼,没想到袁耀找矿这么容易。这事放在谁身上,谁知道茫茫大地哪里有矿哪里没矿,哪里深埋哪里浅埋。

    袁耀让陶应派人到附近聚邑安排今晚的食宿,自己开始观察地形,绘制地图,以便确定矿点。

    尽管袁耀对这块区域地下煤层埋深、走势了如指掌,但是由于贾汪地区很大,而浅埋矿点所在的地方,又没有很明显的地标(例如山地),所以,袁耀必须依靠远处的山丘地形来确定矿点位置。而最主要的参考地形,则是东边的后宝山,煤田正好在后宝山西部4.5公里左右。

    在没有现代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袁耀想要准确定位4.5公里,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袁耀竖起拇指,到处测量距离,最终划定了一个直径三百米左右的大范围。

    第二天,袁耀让卫士们在昨晚划定的范围内挖掘上百个勘探井。在等待挖掘结果期间,张飞一直在缠住袁耀教他竖起拇指来测量距离。

    用拇指测量距离,必须会算数,张三哥是个武人,虽然不算是文盲,但是算数的事,比小学生还不如。

    袁耀教着教着,就打瞌睡了。张飞是个老顽童,此时还没老,更是个顽童。每次他比划手指之后转身发现袁耀坐在草地上打瞌睡,就用草叶挖他耳朵。

    “子敬,求你了,帮我收了这个黑徒弟吧!”袁耀只好哀求鲁肃,结果鲁肃关键时刻每次都卖主:“公子,我有正经事要干,怎么能跟小孩子玩耍。”说完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到处看,假装做安全警戒的样子。

    有刘大哥和一千胡骑在这里,安全问题还关你屁事。

    倒是关二哥智商正常,眯着眼睛在一旁偷学,只一会儿就会了。

    卫士们挖了半天,废弃无数个坑,终于找到了浅埋仅两米左右,可以露天开采的矿点。

    但是,围观的数百乡民们不知道这个黑乎乎的是什么东西,刘备的乌丸杂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有陶应和他的十几名随从听说过这东西的神奇,个个欢呼雀跃,袁耀想要看到的“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的场景根本没有发生。

    刘备这些天听惯了袁耀的夸夸其谈,但是他拿来的那些东西是否真的是他发明的,谁都没有亲见,刘备一直是持严重怀疑的。毕竟诸侯争霸,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各种阴谋诡计都有。

    此刻,刘备手里拿到一块黑乎乎的煤矿,禁不住出声赞道:“袁公子真神人也。”

    袁耀没想到过去大家常用在关二哥身上的句子,如今都搬到自己身上了。

    想到关二哥,袁耀扭头瞄了他一眼,发现随时取人首级的关二哥,看他的眼神比过去和蔼多了。想想有点后怕,万一挖不到矿,自己的首级会不会永远留在这里了。

    陶应拿到煤矿看了半天,高兴地问道:“袁公子,这煤炭能用来炼铁吗?”

    “用不了,这里是高硫煤,炼出来的只能是渣铁,用来烧火做饭绝对没有问题。”

    挖出贾汪煤炭后,袁耀派人回寿春八公山煤场取来几名蜂窝煤工人,协助徐州建设蜂窝煤厂。

    古人很早就发现煤矿,但是之所以长期以来仍然以砍柴伐木作为生活燃料,主要原因在于还没有找到快捷、实惠的使用煤炭的方法,一旦有了蜂窝煤,比砍柴实惠得多,方便的多,又安全得多,谁还去砍柴做饭。

    袁耀的成功探矿,又在彭城刮起一阵“旋风”,这次是因为亲见袁耀的神奇本事,众人无不心服口服。

    正当袁耀准备继续向北探矿的时候,周瑜从山阳郡回来。仅隔一天,探报报告曹操已经开始发兵东进。

    袁耀回到彭城参加陶谦军事部署会议,在会上见到了从下邳赶来参加会议的秦宜禄。

    虽然杜馨赎身另跟袁耀已经过去一个月,但是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即使知道,在这个时代女子离婚另嫁也是常事,并不是什么很丢人的事情。可是秦宜禄这家伙确实有些没心没肺,二人寒暄几句,溜须拍马的话没少说,但自己儿子的情况却不问一声,难道要袁耀自己主动跟他说:“哥,你放心,你的儿子我会好好养育。”

    所以,袁耀见他不提,自己也不好提。

    历史上,曹操大军以雷霆之势击破沛县、彭城,然后北击费县、开阳,东攻郯城不利,转而南屠取虑、睢陵、夏丘。

    这个记载有些奇怪。因为费县属于泰山郡,是曹操兖州地盘,虽然曹嵩死于费县附近,但曹操屠自己百姓干什么?取虑、睢陵、夏丘数县距离费县、开阳近两百公里,曹操缺粮,不好好攻郯县,还做这么大范围转移,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大概由于史料缺乏,错误,写史时没能写准确,真相如何,袁耀已经不想知道了,因为如果任由历史再来一次,那都是数万,或者是数十万百姓血粼粼的人头的历史。

    从地形来看,沛县就是徐州的门户,攻下沛县,向南可以顺泗水而下兵围彭城,向东可以直捣徐州州治郯县。所以,沛县虽然属于豫州沛国属县,但是历来徐州势力都占领沛县作为保卫徐州的桥头堡。刘备、吕布轮流坐庄徐州,都把对方安置在沛县帮自己看门,就是这个道理。

    陶谦自然更明白沛县的重要性,所以一直派司马吕由率两曲共五千多兵马驻扎在沛县。

    此时沛县成为曹操兵锋所指第一城,又是关键一城,自然需要重兵把守。多了袁术两万大军,守城的把握当然就大得多了。

    陶谦早已把安排好的兵力部署方案宣布出来:袁术部将校尉刘详、陶谦部将校尉曹豹各率一营进驻沛县,与吕由合兵两万八千人,重兵防守沛县;骑都尉臧霸率八千泰山兵驻戚县;建威中郎将桥蕤率一营驻留县;中郎将许耽率一营驻兰陵县;关羽、张飞率一千多骑乌丸杂骑为游击兵;青州刺史田楷率五千青州兵、刘备率四千丹阳兵和陶谦、袁耀共留守彭城。

    听完陶谦部署,袁耀拱手道:“禀使君,耀请随兵前往沛县。”

    “不可!”桥蕤没等陶谦答话,立刻反对道,“公子不可轻临险境。”

    陶谦也说道:“公子留在彭城,与老夫随时商议大事。”

    袁耀道:“桥叔叔,我要去沛县,不是去打仗,也不是去观战,而是去救人。”

    “救人?”众人全被他搞糊涂了,桥蕤道:“公子要救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