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百工匠心 > 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从太和殿来到乾清宫,刚进门,一抬头就看见正中央悬挂的牌匾,正大光明!

    梁海生看着鲁善工笑道:“1644年满清入关,年轻的顺治皇帝,成为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把寝宫就选在乾清宫,在殿中央挂这块匾额正大光明,这是新王朝的治国宣言。”

    “所有后宫的建筑以乾清宫为首,很多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从这里下发全国。顺治帝的治国宣言,后来逐渐演化出另一种味道。”

    “就在这块匾额下,康熙的众多皇子为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明争暗斗,耗尽老皇帝的心力,最终的胜出者雍正,也许太有感触,痛定思痛,创建秘密建储制度。”

    鲁善工看过这段历史,所谓的秘密建储,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选定,从此不再公开讨论,而由皇帝将自己选中的人名书写两份,一份随身携带,一份封入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等皇帝驾崩后,取出匣子,两份对照,拥戴新皇即位。

    雍正,可以说是清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

    生性多疑,手段残酷,刻薄寡恩,擅弄权术,喜怒无常的雍正。他也是刚毅果决,勤于理政,勇于革新,讲求实际,承先启后的英明君主。

    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说明雍正本身,具有极强的矛盾性。正大光明,和它背后的匣子,尤其凸显这种矛盾。最公正的宣言,却隐藏着一个最不公开的秘密。

    “不光如此,乾清宫的传说还有很多。”梁海生边走边道:“这里是明清十多位皇帝的居所,自从四百多年前火灾重建后,这座宫殿就一直保存到今天,见证两个王朝的沧桑变迁。”

    “乾清宫重修后,住进来的主人是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的嘉靖皇帝。据说嘉靖皇帝在此居住期间,曾经放置过27张床。皇帝一人休息,何以需要如此众多的床榻?”

    “其实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乾清宫是清代修建,在明代跟这个格局完全不一样,明代这个柱子后面是暖阁,一共有9间房子,每间房子里面摆了3张床,一共里面有27张床。”

    “这样的阁楼在明代共有9间,均匀分布在大殿的柱子之间。崇祯皇帝就寝的地方,是在一个木台上面,这个木台高一丈多,梯子爬上去,里面摆的就是床榻,崇祯皇帝睡的是在高的地方,那就跟嘉靖时候的27张床在高处是一样。”

    “嘉靖住进乾清宫十几年后,紫禁城发生一件惊天大案,十几名宫女合谋刺杀皇帝,史称壬寅宫变。正史中的说法,是嘉靖沉迷炼丹术,修炼手段神秘而残酷,甚至给身边的宫女带来性命之忧,宫女们不堪忍受,终于铤而走险。”

    “反正都是死,先下手为强更好,但是因为绳子打了一个死结,没有成功,嘉靖皇帝幸免于难。慌乱中的宫女,最终没能勒死嘉靖,失败后被处以极刑。”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皇家极力掩盖此事,但终归无法阻止传言的滋生,壬寅宫变之后,嘉靖皇帝害怕,干脆在里面设置27张床,睡在哪个地方以后别人找不到。”

    “就这样还是做噩梦,只在受不了只能不顾大臣的反对,搬出乾清宫。二十多年间,嘉靖驳回大臣们一次又一次移驾乾清宫的请求,但终究无法彻底违背祖制。皇帝去世,灵柩必须停放在乾清宫。终于在弥留之际,回到回到当初他登上皇位时的居所,一个带给他终身梦靥的地方。”

    “等到乾隆的时候,他最喜欢在这里用膳,一队穿戴整齐的太监抬着各式膳桌,手捧几十个金龙朱漆膳盒,从内御膳房浩荡而出。御膳房是紫禁城里专门伺候皇帝吃饭的机构,里面主要管理事务的大臣都由皇帝钦点。”

    “紫禁城里的御膳房并非只有一处,最大的在景运门外,称为外御膳房,不过这里很少为皇帝制作膳食,一般只负责宴请群臣。另一处设在养心殿旁,称为内御膳房。这里才是专为皇帝做饭的地方。”

    “皇帝吃饭的第一道程序是传膳,由专人详细记录下当天用膳的时间、地点和菜名。传膳之后就是进膳,进膳之前还有一个不被记载的程序:尝膳。”

    “每道菜上来后,先有太监用银牌测试是否有毒,再亲口尝试,确定没有问题皇帝方可使用。不论是日常用膳还是宴请,皇帝膳桌上总是冷热、甜咸、荤素、干鲜一应俱全,以此达到营养合理搭配,膳食平衡。”

    “在所有膳品中,像燕窝、鹿脯丝这样的山珍海味自然不可缺少。即使像白菜这样最普通的食材也要用珍贵辅料精心烹制,以此彰显天子的尊贵。”

    “皇家菜谱中以鸭子为主料制作的寿行鸭方,首先要将鸭子煮熟,接着烧成酱鸭,再拍成肉泥,然后涂上虾肉,再在虾肉上铺满核桃,最后放入油锅煎炸而成。”

    “有时皇帝会将吃不完甚至丝毫未动的膳品赐予大臣,这对大臣来说将是无上的光荣。御膳除菜品的极致讲究,餐具更是人间最奢华的搭配。”

    “除金、银、官窑瓷器、珐琅器之外,还有玉石、玛瑙、玳瑁、象牙等各种名贵材料做成的碗碟。皇帝用膳完毕后,随着太监的一声传令,来时的队伍又浩浩荡荡的返回内御膳房。”

    “这就是大禹治水图?”

    鲁善工走到巨大美玉前,昆仑山脉的密勒塔山,海拔将近五千米,山顶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这里因盛产大块玉料和水中的籽玉而闻名天下。

    乾隆皇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从此开辟一条玉石之路。所有的玉料都变成皇家独享,十年后的一个夏日,随着一声响彻山谷的声音一块硕大的石料从山体脱离下来。

    这块石料有五千多公斤重,采石工人用三年的时间才把它运到山下,被装上一辆轴长三丈五尺的特大号专车,前面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面还有一千个工人扶把推运,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开始。

    一路上工人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天则泼水成路,在冰上拽运,每天最多走四五里路,三年后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