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西周王朝 > 第九十四回 辨官识人官僚暴露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话说康王昨晚赏月品茶,到很晚,第二天早晨,依然坚持早起,复召司徒蒲柳来见。&1t;/p>

    蒲柳是位美男子,号称蒲柳之姿,这也说明他舞蹈跳得好,也在说他是个注重六仪之人,宾客之容,朝廷之容,车马之容,那肯定不用说了,一级棒。&1t;/p>

    根据天子对礼乐的重视,以容比礼之法,蒲柳就是礼的旗杆和表率,礼的形象代言人。再加上蒲柳对节的把握,尺度刚好。这两样对于周王朝一个十分注重礼乐的王朝,蒲柳就是一个难得的示范教育。也说明蒲柳是通过严格的礼乐教育出来的人才,学而优则士,达者为师,康王让司徒管教育是有道理的。&1t;/p>

    不要怀疑因为长得帅气,就可当官,不然,懂礼乐之人,都是最少是大学毕业以上水平,是宗教礼仪哲学家,称得上家的人,又到基层地级市当过一把手,当过大夫,这可就不一样了,有理论,有实践,有思想。否则,以貌取人,那也是个笑话而已,没有真才实学,凭帅气吃饭的男人,不要说男人看不上男人,就连女人玩两天也厌。&1t;/p>

    “蒲柳之姿,你这是在教朕礼仪吗?”康王问。康王昨晚开心,今天心情舒畅,和司徒蒲柳开了个玩笑。&1t;/p>

    “微臣缺的是王的王风,臣再学陛下的风度也没有王的风范和潇洒的君子之风。”蒲柳谦虚而豪气,又一针见血的实话实说。蒲柳也是高人,回答的很巧妙,很事实,一个没有做过王位的人,怎会有王风,还把年轻的王上扑的很高兴。&1t;/p>

    “朕问你,你的教育计划如何,重点倾向于那个方向?”康王问。&1t;/p>

    “以武相国,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以农为根,这是民生,永远不变的主题,民生解决了,才有学习和其他教育。所以,臣认为,武学,兵学,农学是主要的三大主题教育。其他为辅助教育,象现在是和平盛世,可以考虑加展教育,在兵与农的基础上平行展其他教育。”蒲柳回道。&1t;/p>

    “你这是说在和平之际,更要展兵武,只有和平经武,才能保持更持久的和平?”康王问。&1t;/p>

    “是陛下,要想安定,就要更强大的法制保障,这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和平年代所经武者,不再是人数,在精兵。以减持兵数来强兵,强兵在于提升兵种,兵器,兵学。这都来自于教育。”蒲柳说道。&1t;/p>

    “有见地,你是个思想者,朕还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何兵、士、学都源自祖庙而射宫?何为出征反释于学?”康王要考一考蒲柳。&1t;/p>

    “这是反过来说的,说明学校是经武的地方,司马辨官,为何不是司徒辨官,这就是射官表武,文者也要习武,表示文武双全,仍然为斌,斌中的最好的兵,为斌(ban),是金牌将士之意,所以每逢战事,都要到学府去找文武全才的金牌将士上战场。”蒲柳解释说。&1t;/p>

    “难怪武王所有铭文中都称为斌(ban,不读bin.)王,是来表示武王的文武双全之意。那你对兵种和兵器有何看法。”康王问。&1t;/p>

    “这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人为主要资源,一,实战中遇到的问题,而至今没有解决,现在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的人。&1t;/p>

    第二,孩子,只有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孩子,才有研究明兵器的兴趣。&1t;/p>

    而将领都是以晋升为主要目标和理想的人,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没错,但也是军人政治化的一个弊端。&1t;/p>

    老兵不能晋升而成老兵油子,也是没有了大的希望后形成的沮丧心态表现,所以,要想新的武器问世,就得源于以上两个途径。”蒲柳回道。&1t;/p>

    “你看问题确实很深透,这就是一个外行人看内行的效果。”康王赞许说。&1t;/p>

    “你学礼乐,学过军事吗?”康王问。&1t;/p>

    “祭与戎,在这个年代本是一个综合体,一个祭者,不研究兵法和兵理,不知道兵者是怎么想的,怎么祭祀?那不是要出差错了吗!所以一个优秀的礼乐之人,就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军仪是六仪之一,而六仪六艺都是礼乐的入门课,皮与毛。”蒲柳说道。&1t;/p>

    “你很自信?”康王说。&1t;/p>

    “臣除没有王风之外,就像臣的长相一样自信。”蒲柳调侃道。&1t;/p>

    “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康王说。&1t;/p>

    “不,陛下,臣是个客观主义者。相信事实,一分为二。”蒲柳回道。&1t;/p>

    “这是在做乡大夫养成的习惯?”康王问。&1t;/p>

    “应当是,陛下。”蒲柳回道。&1t;/p>

    “好,你这大司徒,年轻博学,兼任东学宫的师氏吧。”康王把东学宫教太子的职位封给了蒲柳,这是对蒲柳的学识最好的肯定。&1t;/p>

    “谢陛下栽培,为臣一定竭尽所能,效命陛下。”蒲柳谢恩说。&1t;/p>

    “努力干吧,你去吧。”康王说。&1t;/p>

    “为臣告退。”司徒蒲柳退出。&1t;/p>

    蒲柳走了之后,康王念叨两句话:“在和平之际,更要展兵武,只有和平经武,才能保持更持久的和平?”&1t;/p>

    “和平时期,内部要想安定,就要更强大的法制保障。”这和康王的思路不谋而合,现在终于有个人来证实他的想法是对的。&1t;/p>

    “传大宰牛蒡(bang)。”康王吩咐。&1t;/p>

    “为臣参见陛下。”大宰牛蒡应传而来。此时的大宰,是内廷总管。有时也代王管理外务。&1t;/p>

    “你上天说的事,怎么样了?”康王问。&1t;/p>

    “臣已经下达落实。”牛蒡回道。&1t;/p>

    “朕想一个问题,这太平盛世,百姓何为表象?”康王问。&1t;/p>

    “天下没有乞讨者,没有特别贫困户,受灾后得到及时救济,如果能达到这个表象,其他就不必说了,就可谓盛世。”牛蒡回道。&1t;/p>

    “能做到吗?”康王问。&1t;/p>

    “能。”牛蒡回答很肯定。&1t;/p>

    “如何做?”康王问。&1t;/p>

    “第一步,从王城城内落实,第二步从王畿内落实,第三歩从王畿外落实。”牛蒡说分三步落实政策。&1t;/p>

    “如何落实?”康王问。&1t;/p>

    “乞讨者,没吃的给予粮食,没田的安置田地,没房的安置房,没有子女的,老弱病残的,按照宗祀法,落实赡养其后人,并给予补贴。”牛蒡回道。&1t;/p>

    牛蒡接着说:“对于贫困户,要了解贫困户的原因,在同等条件下,为何贫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帮助,解决其吃、住、穿的问题,直到其脱贫致富为止。”&1t;/p>

    “对于天灾人祸,就得及时救济,这本是国家和地方官府本身的责任,只不过没有及时落实政策,即使有救济政策,也被各个环节克扣了,到灾民手中的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足救灾。”牛蒡继续说道。&1t;/p>

    “你在下面做大夫有这事吗?”康王问。&1t;/p>

    “有,陛下。”牛蒡直言不讳的说。&1t;/p>

    “臣从中层大夫来上任,下面和上面官员手法和为政习惯臣一清二楚。”牛蒡强调。&1t;/p>

    “好,你先把这三件事立马落实,之后,再研究其他政策。”康王吩咐。&1t;/p>

    “立马落实这是做不到的,政策的传导期要半年,政策常态化可能要更长时间,这层层叠叠的办事,不改变为官作风,只能如此。”牛蒡说。&1t;/p>

    “你先下达政策,朕再落实为官作风,官僚主义,官僚机构要不得,等他们政策落实了,人都饿死了,还救济干嘛?”康王冷冷的说。&1t;/p>

    “这就是救济策略,如陛下下一年粮食给一困难户为十二巴斗粮食,六个月才到达困难户手里,此时为官者也只后六个月的救济粮食,过去的前面的六个月的粮食就扣下了。政策落实的同时,粮食也扣下了一半。困难户还要感恩带德的感谢,每月一巴斗的粮食他们领到了,政策也没有改变。”牛蒡举例说明。&1t;/p>

    “奥妙原来在这里。”康王绷着脸不高兴的说。&1t;/p>

    “这只是一种手法而已。”牛蒡说。&1t;/p>

    “还有?”康王问。&1t;/p>

    “有,陛下,大斗进,小斗出等等事情多如牛毛,克扣的智慧无穷,不一枚举。”牛蒡说。&1t;/p>

    “这为官奥妙无穷啊。”康王感慨万端。&1t;/p>

    “所以啊,不是一个国家的君王不好,而是一个国家的官臣是不是好。”牛蒡说。&1t;/p>

    “是这个道理,‘君不是亡国君,臣是亡国之臣。’帝辛当年说的没错。没有一个君王愿意亡国的,没有一个君王不希望天下太平的,没有一个君王不希望国家盛世繁荣的。”康王说道。&1t;/p>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良策?”康王问。&1t;/p>

    “改官制。”牛蒡回道。&1t;/p>

    “如何改?”康王问。&1t;/p>

    “臣正在着手办这事。”牛蒡说。&1t;/p>

    “好,以上这些事,尽快办。要及时医治百官的官僚政治,官僚作风,牛蒡就是药。”康王说。“你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1t;/p>

    “臣还有一件事要向陛下禀告。”牛蒡说。&1t;/p>

    “说。”康王应道。&1t;/p>

    “下面的遂乡通婚受阻。”牛蒡上表说。&1t;/p>

    “朕不是颁布乡遂通婚自由吗?”康王惊讶的说。&1t;/p>

    “王令一下,就有上百对的亲事要办,可受到族师的阻止和反对,所以上百对的婚姻待办,因为这涉及到基层工作和百姓群体的事,臣一时半会下不了决心,特禀告陛下。”牛蒡说道。&1t;/p>

    “你的意思是以违抗王命拿下反对的族师,这不太好,要对族师进行教育,这次上任的党正不是管族师的吗?他们什么态度?”康王问。&1t;/p>

    “回禀陛下,党正得不到容许,不敢抓人,思想工作也没做通。”牛蒡汇报道。&1t;/p>

    “这事交给党正全权处理,朕要看看他们的能力。这次不是正在搞选举吗,就势把族师也选举一下,善后工作仍然由党正处理,这事怎么不报乡大夫处理?”康王说。&1t;/p>

    “乡大夫刚选举出来,还没有上任,所以就报到我这老大夫这里来了。”牛蒡解释说。&1t;/p>

    “让新任乡大夫明天上任。”康王吩咐道。&1t;/p>

    “诺。为臣告退。”牛蒡施礼告辞。&1t;/p>

    康王不想抓人,父王成王临终交待,“过度期间和五年之内,不得换人,只能提拔晋升,才能保住你的位置,就连基层单位也是一样。”康王牢牢地记住这个原则,因为他才十八岁。”康王忽然意识到自己步伐太快,动作太大,下意识的开始想。&1t;/p>

    康王坐在那里,好久没有动,本认为盛世之下,没有什么太多要做的,没想到,这太平盛世原来仅仅是表明没有战伐,没有乱世。盛世之下,仅仅表明兴旺繁荣,不代表没有问题,也许是问题的开始。&1t;/p>

    年轻的康王,做不住了,他原认为政治改革,稳定之后,也许自己就轻松多了,这样看来,事情越来越多,只要与这帮新上任的大臣谈一次话,就冒出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难道以前的老臣都是把问题押着的吗?不上报,是什么目的,什么原因?不去想过去的了,还是考虑以后怎么治理整顿的事。康王也顾不上父王的告诫,“要稳,再稳,直到五年之后。”&1t;/p>

    “召百尹来。”康王吩咐。&1t;/p>

    “诺。”仆正应道。&1t;/p>

    不一会,百尹桥醴在仆正的引领下,来到清茗宫。&1t;/p>

    “微臣拜见陛下。”百尹桥醴施礼。&1t;/p>

    “嗯,桥醴,你这百尹之长,有何想法,准备怎么管理百官啊?”康王问。&1t;/p>

    “回陛下,按照《周官律》,严格管理百官。”桥醴回道。&1t;/p>

    “那是为官基本原则,朕想知道你自己个人想法,你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不要顾忌,怎么想就怎么说,你以前在第五遂当大夫时候,朕听说那可是出了名的严,就连走路,聚会,娱乐,吃饭,用钱,都有规定,你给朕说说。”康王说。&1t;/p>

    “那是为臣对下属的小要求,这走路,是为官礼仪之一,如果两个男人走在一起,勾肩搭背,有伤大雅,不说有狼狈为奸之嫌,也是有相互通好之意。&1t;/p>

    聚会是拉近关系,交接朋友的手段,为官是工作的,不是交朋友的,在一起娱乐,加深大家的感情,这样就会出现小团体,小帮派,日积月累,这个帮派体系一旦形成,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后患,就连最简单的事情,如你批评帮派中的一人,那其他人就会不高兴,一起想办法对着你,影响工作。所以,微臣在管理官员上,杜绝帮派体系和小团体出现,杜绝后患。”桥醴说道。&1t;/p>

    桥醴接着说道:“一个人的吃饭习惯和用钱习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你只顾自己一个劲的吃,不顾别人,说明这个人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没有大局观,这样的人怎好为官,怎好委以重任。&1t;/p>

    这用钱的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为官之人,拿了俸禄,也不跟父母买东西,不照顾父母生活,更不关心兄弟姐妹,只顾自己享乐,这样的人,没有孝心,没有爱心,这样的人他还会顾及天下人吗?顾及其他事情吗?这种人不可为官。”桥醴表情认真的说道。&1t;/p>

    “嗯,桥醴,你这是以小见大,注重细节,从小事中见人品,从细节中看官品。细节决定个性,个性决定未来,未来就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你说的对,不管是帮派毒瘤,还是为人品德,都是为官之要害。你就按照你的管理办法去管理百官吧,朕让你一展手脚。”康王说道。&1t;/p>

    “微臣告退。”桥醴行礼告辞。百尹,也叫令尹,是百官之长。&1t;/p>

    康王已经准备对百官官僚体制下手。&1t;/p>

    &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