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唐朝最佳闲王 > 正文 第二六一章 唐代的生态循环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入秋的时候下了几场雨,彻底的化解了关中大地的干旱问题。

    望着田间地头那绿油油的麦苗,白二狗心中隐隐的有股甜蜜的感觉。

    朝廷强行的推广了冬小麦的种植,打心底里,自己是拒绝的。

    但种子什么的都发下来了,必须要种。

    无奈之下,白二狗只能和其他许多百姓一样,今年开始种植冬小麦。

    朝廷发种子,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这也是百姓为什么会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依旧选择种植的原因。

    不管怎样,这日子总算是有了盼头。

    经过这一年的干旱,自己一家子更是连饭都吃不起,这时候也不会去在意什么一等高粱,二等粟米,三等小麦之类的说法了。

    没人愿意吃,是因为太难吃。

    听说邻村有人建了一座磨坊,可以用来将小麦去皮碾磨成面粉,那种面粉吃起来的口感要比粟米好的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最近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磨面好像并不需要钱。

    “二狗,又来看庄稼呀!”

    愣神的二狗察觉有人靠近,回头一看,是自家的邻居大宝,连忙换上副笑脸道:“恩,这庄稼长势喜人,来年定是个大丰收呀。”

    “我说你要是真的闲着没事,就到邻村去听听,人家那里讲的可细咧,比你站在这里盯着一片庄稼傻笑有用的多。”大宝笑呵呵的拍了拍二狗的肩膀,几天前他也跟二狗一样,每天就是来地头看看庄稼,经过这两日的比对,更是深有体会。

    “都讲了啥?对了,你去邻村了?”二狗有些着急的问着,最关心的,还是关于磨面的事情。

    谁也不知道外面的传言是不是真的,自己还没到邻村去看呢。

    “可不是吗?人家说了,这小麦冬小麦呀,其实并不用怎么打理,种前施肥,翻地即可,种下之后,等上几个月,土地干燥一些的时候,在进行灌溉一次,像今年这已经下了几场雨了,灌溉这一步就免了。

    现在就等再来一场雪了,这雪越大越好,下的越大,来年的收成就越好。还有啊,那个磨坊,好像是皇上弄的,外面的传言也基本上是真的,磨面不用给钱,一石小麦直接取下来半斤给人家,还有就是磨完之后的麦麸也留给人家就行了。”大宝笑意不减的说着。

    半斤和麦麸,这个价格虽然贵了点,但也还算能够接受,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自己在家碾磨面粉嘛,就是费了些事。

    “半斤粮,够家里吃几天咧!”二狗努了努嘴,有些不大情愿。

    这年头没人的粮食是轻易得到的,即便是不怎么费事,产量又高的冬小麦,也依旧没人愿意这么铺张浪费。

    单是将麦麸给了他们也就算了,还要单独另收半斤粮食。

    反正二狗觉得自己应该是很难说服自己的。

    “到时候看情况呗,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大宝耸了耸肩。

    ……

    长安郊外,一座新建的磨坊内。

    一台约一米宽左右的石磨,在一头驮马的推动下正缓缓的转动着,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

    小麦从上面石磨的正中央那道口子里一点点的坠落下去,然后不大会儿的功夫,颜色略微有些发黄,还带着一些黄色麦麸的麦粉从石磨中脱落出来。

    “罗总管,小的已经试过了,平均下来一石小麦大约需要一盏茶的功夫,一个时辰可磨七至八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差不多是冬季约为不足六个时辰,夏季约为七个时辰,这一台石磨,一日间可碾磨四十至五十石左右,咱们这间作坊有石磨五台,一日可碾磨近两百石小麦。”磨坊管事朝着前来视察的罗尘汇报着情况。

    这几日他们一直在不停的忙碌着,除了碾磨面粉用以测试,同时也要进行数据的统计,技巧的摸索。

    反正算来算去,差不多也磨了四五百石,基本上也得出了相应的数据,总体而言,这座磨坊的效率还是不错的,若是全力开动,基本可以满足小半长安一日的需求。

    “一石小麦可出产多少麦麸?”罗尘继续问着。

    虽然自己也不懂,但这些事情李元吉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麦麸可是个好东西,一定要留下来。

    “大约也就一斤左右吧!”磨坊管事指着角落里孤单单放着的一袋子麦麸。

    “这东西真有那么好用?”王晊有些难以理解,虽然也是麦子身上掉下来的,可说到底它也不过是个皮,人都不能吃的东西。

    “有没有用,拿走试一试不就知道了?”罗尘微微一笑,显的理直气壮道。

    “也是,好用与否,一试便知。”王晊只能点着头。

    能与李元吉重结于好,对于王家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虽然在势力方面依旧没有任何的进展,但好在王家不需要再想之前那样提心吊胆。

    所以这次与朝廷的合作当中,王家便是完全让出了主动权,代表着皇帝的罗尘说什么,王晊便直接点头答应,除非罗尘的要求超出了王家的底线。

    但至目前为止,罗尘提出的一些条件,不仅没有超出王家的底线。

    反而让王家都有些难以置信,所有的合作项目中,李元吉是拿走了大头,但留给王家的也有不少。

    虽说都是一些看似不大的合作,也挺分散的,可若是将这些项目合在一起,那可一点也不小。

    就好比这座磨坊,就是皇家商业集团与王家合作的项目之一。

    而整个关中、并州地区,以及所有被列为此次冬小麦种植的区域,都有这样的磨坊存在,而那些,也全部都是他们的合作项目。

    李元吉负责出技术,王家则负责出地方,出材料,出人,在磨坊方面是没有收入的,但是在之后的其他方面,收入确实七三分,李元吉占七,王家占三。

    而截至目前为止,就连王晊都不知道要建立多少个磨坊。

    反正就是迈着步子数,每隔三十里建一座,里面配有一台石磨,一头驮马或者驴,这玩意儿自打突厥投降以后多的是。

    当然,为了缩减成本,此次实行的是多层合作制。

    即李元吉出技术,王家出石磨,下到每一个区域内,村内有驴或者驮马的各户负责实施,而各户每上交一斤麦麸以及等量的小麦,便可拿到三钱的收入,而他投入的,就是自家院子内要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以及一头驮马或者驴,以及人工。

    按照当下这个效率,生意好的话,一日少说也能赚个几十钱,绝对的高收入阶级。

    至于王家……

    从世家大户,一跃成为了大唐最大的养殖户,专业养殖鸡鸭的大户人家。

    虽然听着不是那么的好听,但仔细的计算过后,却发现其中的利润绝对不比做任何生意低。

    肉类,特别是鸡鸭这种高档货,价格一直都不便宜。

    而鸡鸭难养,除了他们的食材以外,还有就是疫情问题。

    而在李元吉看来,养鸡鸭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划出一块地,进行放养模式,然后定期的清理即可,真遇到了大规模的疫情,那也挡不住不是?

    所以,在长安和太原附近,将会新成立两个养殖基地。

    地皮是朝廷给的,王家负责圈起来就是了,另外就是找人打理。

    磨坊留下的麦麸,可以用来喂养鸡鸭,而鸡鸭产下的鸡蛋鸭蛋,可以用来交易,产生的粪便,也可以经过发酵之后重回田间,三个并不相关的产业,就这么被连接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虽然搞不懂李元吉所谓的生态循环是怎么个意思。

    但明白了这其中的三个环节之后,王晊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被恶心的好几天都没能吃下饭,特别是麦粉和高粱,看见就觉得有些反胃。

    “罗总管,那个水泥作坊那边您看是不是?”答应了罗尘无数个条件,王晊始终不肯死心。

    在王家人看来,只有水泥作坊才是最赚钱的项目。

    想想将来还要修建无数条官道,用的水泥那可是海量去了。

    即便朝廷购买的价格不高,可在这么多的数量面前,利润依旧是很可观的。

    除了利润,王家还希望与李元吉进行更多方面的合作,以此来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

    “那边暂时不会有什么变化了,你们呀,就安安稳稳的顾好眼前就是了。”罗尘一脸淡定的说着。

    摊子铺的越来越大,人手也是越来越紧张,便是现在,罗尘也觉得异常的吃力。

    甚至有些时候,自己恨不能直接撂挑子回家养老算了。

    权力,地位。

    自己也很想要,可有时候真的是能力不足,事情到了身上,根本就不知该从何下手,这又怎么搞?

    而且看样子,一直都没有寻觅到合适人才的李元吉,似乎有意将自己推上商业集团总管的位置。

    真若是到了那一天,可就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这年头,找个会当官的并不难,但是想找个会经商的,难上加难,或者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凡有点出息的,都不可能会经商,除非再等个几十年,等发展起来以后,再来找这样的人才,或许那个时候,才会是一抓一大把。

    苦恼的挠了挠头,罗尘又叮嘱了几句,接着便回了太平坊,那里事多着呢,根本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