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女生小说 > 国家命运 > 第十七章(二)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会议开始后,人们抢着发言,有的说,这次发动机试车发生重大事故,让院里很被动,东二导弹,什么时候能成功?群众望眼欲穿,很失望,意见很大!有的说,这次失败,让人对我们中国有没有能力自行研制火箭发动机,产生怀疑.还有的上纲上线,提出:失败的背后,有没有政治原因?建议追查、深挖主要责任人的政治责任!

    群情激昂,意见提了一大堆。虽然提意见的人都是中下层干部和技术人员,但代表了某些院领导的想法。

    当然,大家心里有疙瘩,有意见,但大多数人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希望东二导弹早点成功。

    聂荣臻最后发表了即席讲话,他心平气和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新发动机老出问题,说实话,我也很着急,主席、总理、陈老总也着急。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自行研制新型导弹,如果不能成功,将对我国导弹事业产生很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是追查任新民他们的政治责任,把他挂起来,还是继续放手让他们干?……同志们,先不忙下结论,今天我给你们讲一桩小事情。你们导弹研究院建院的时候,任新民、庄逢甘两位科学家最早来报到,当时没有建好宿舍,他们找来两块铺板一搭,就住办公室。没有食堂,他们用煤油炉自己做饭,天天煮面条。我叫秘书安排他们住旅馆。任新民、庄逢甘表示:我们是调到这里来工作的,怎么能住旅馆?住办公室挺好,晚上安静,便于搞科研。一再动员,他们也没去住旅馆。这件事我听了极为感动,始终铭记。这么好的科学家如果不信任,我们还能信任谁呢?……

    讲到这里,聂荣臻有点说不下去了,他的眼睛湿润了。钱学森眼睛也湿润了。有人站起来,带头用力鼓掌。那些提意见的人,也都渐渐被感动了,先是低下头,继尔也起身鼓掌……

    那天散会后,钱学森派人告诉任新民,不用写检查了,又说聂帅说了,让他放手干,出了问题算他聂荣臻的。任新民一听,眼泪差点掉下来。

    最困难的时候,也往往是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中国的导弹事业,离真正的曙光已经很近了……

    71.他们会撑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1963年3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终于完成。在理论设计过程中,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验证和完善理论设计,负责爆轰物理试验的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程开甲等科学家功绩卓著。在原子弹工程上庐前延揽储存人才,原子弹工程上庐后调兵谴将出题目的钱三强,则是功莫大焉。

    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刘杰、钱三强、李觉、吴际霖等领导和科学家们在极秘密的情况下,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方案交替仪式,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在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上,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庄重地交给刘杰,刘杰郑重地接过。

    自此以后,原子弹进入实际制造阶段。

    后来人们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为596。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想探究,什么时候有了596这个代号?是收到苏共中央1959年6月的来信之后,中央决定自己动手研制原子弹那一刻,就有了这个代号吗?还是原子弹装配成功之后,才有的?经过细致的考察,我们发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代号,大概是在1963年5月间,第一颗原子弹紧锣密鼓研制过程中,考虑到研制原子弹属于国家最高机密,需要有一个代号,以便于保密,刘杰和李觉、吴际霖、朱光亚不约而同地想到596这个数字。他们考虑,赫鲁晓夫1959年6月毁约停援,还蔑视我们,离开了他们的援助,中国20年也研制不出原子弹,他们深感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决定以这个日期596作为代号,就是要大家奋发图强,早日拿出这枚“争气弹”来!

    还是兰州铀浓缩厂,这个一直让刘杰、钱三强牵挂的地方。

    钱三强来到这里,厂长王介福陪同他参观了已经处于待命状态的几千台扩散设备。钱三强对王介福说:“没有退路了,能不能按时爆响第一颗原子弹,首先就看你们能不能按时拿出合格的浓缩铀。时间是1964年1月底之前。如今只剩下半年多的时间。王厂长,你记住,这个时间不能变!你是立过军令状的!”

    王介福点点头,说他有把握,因为,王承书先生说过,她有这个信心。

    王承书来这儿两年多了,她和厂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在二机部技术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把启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得几乎天衣无缝,是否一举成功,就看天意了。

    钱三强是赶在试运行之前来这儿的,电力能不能保证,也是一个大问题。王介福说,这些机器只开一小部分,就赶得上一个大城市的用电量,他们已经报请有关部门,届时兰州全城停电。

    铀浓缩厂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去厂里采访,厂里的老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二机部的工程师,来厂里协助工作。他是上海人,父母都在上海。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封电报,大门口传达室的人就把他的名字写在小黑板上,提醒他来取,但由于他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天不亮路过厂门口,深夜才回招待所,所以根本看不见黑板上的字。结果,一周内他家里一连来了三封电报,这之后,才有人到车间找到他,他急忙拆开一看,第一封电报上写的是“父病重速回”,第二封是“父病危速回”,第三封是“父已逝,不用回了”。他把电报收起来,和以前一样,早出晚归地干。

    还有一个故事,是原清华大学扩散教研室主任、后担任铀浓缩厂副总工艺师的刘广均讲的,他讲到那段时间大家没白没黑,都累得不行,一个叫胡庸福的工程师在值班室值班,实在太累了,抱着电话机趴桌子上睡着了,外面的人不管怎么喊,怎么敲门、砸门,他就是不醒。有人脑子快,说他趴电话上呢,打电话试试,结果跑出去找个电话打进来,胡庸福这才醒过来。

    在钱三强主持下,在王介福指挥下,在王承书、刘广均等专家指导下,铀浓缩厂几千台设备通电试运行,取得成功。

    傍晚,钱三强和王介福一块散步,钱三强说:“两年前,这5000多台设备,有人以为会成为废铜烂铁,可是,它们都复活了,它们会撑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王承书同志做了很多,可她丈夫张文裕先生,我所敬重的兄长,却至今不知道他妻子在干什么……”

    说到这里,钱三强的眼睛湿润了。

    钱三强回北京前,和王介福、王承书三人站在黄河边,谈了一次话。钱三强问,还有什么困难。王介福提出,还是电的问题,机器一旦启动,就不能停。钱三强说他从一个资料上看到,美国1945年分离铀-235时,据说动用了美国七分之一的电力。他说:“电的问题,你们放心,中央专委正抓紧安排解决。我所担心的是,一旦正式运转起来,你们的技术力量,能不能保证?”

    王介福说:“我们已经办起了一所中专学校,专门培训从事铀生产的技术工人,白天工作,晚上上课。”钱三强说:“这太好了!”王介福说:“这都是王先生办的。”王承书笑笑。

    钱三强又叮嘱道:“还有件事,我得再唠叨几句:你们处理的都是可裂变的危险材料,哪怕有一丁点的疏忽,就会造成链式反应事故。因此,对于这里的安全,要求做到亿万分之一的程度,亿万分之一!”

    王介福望着王承书,王承书说:“三强,你就放宽心吧,安全问题我们绝对保证。”

    钱三强说:“那好。承书同志,工作上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王承书说:“没有。”

    钱三强又说:“生活上呢?”

    王承书说:“没有。”

    钱三强最后说:“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什么话捎给文裕先生吗?”

    王承书还是说:“没有。”

    钱三强感慨无语。

    现在钱三强更深一步地想到,撑起我们这个民族脊梁的,应该说是所有的爱国者,是那些做出巨大贡献而又不去索取的人。